殿內一時陷入沉默。支持報紙的新貴官員們一時不知如何反駁這頂“有損國體”的大帽子。
就在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陛下,臣以為王御史所,乃迂腐之見!”
眾人看去,竟是素來粗豪的盧國公程咬金。只見他出列,聲若洪鐘:“俺老程是個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俺就知道,這報紙好得很!
沒有報刊,俺家那破酒…呃,酒樓里的飯菜能賣得那么好?
陛下您是不知道,現在長安百姓誰不夸朝廷新政好?誰不盼著豐年?這難道不是報刊的功勞?
至于廣告,那是太子殿下聰明,用商賈的錢辦利民的事,有何不好?
難道非要朝廷花大把銀子,層層盤剝,最后事情還辦不成,才叫有體統?”
程咬金的話雖直白,甚至有些“混不吝”,卻一下子撕開了那層道德文章的外衣,將問題拉回到了實實在在的利弊上。
緊接著,房玄齡也出列,沉穩奏道:“陛下,臣以為,《貞觀民報》利大于弊。
政令直達百姓,可有效杜絕胥吏欺瞞,此乃善政。
廣告所得,充盈東宮用度,亦可補貼報業,使其長久,減輕國庫負擔,此乃善財。
至于士林清議,本應百花齊放,報紙提供一平臺,使寒門有才學者亦可揚名,未必是壞事。
若說淺俗,教化百姓,正需深入淺出,陽春白雪固然高雅,卻難以下里巴人。
臣以為,報紙可行,但需不斷完善,加強內容審核,引導正向輿論即可。”
重量級的宰相一開口,風向立刻轉變。
魏徵也隨后補充,強調報紙需重視內容真實,防止成為諂媚邀寵或攻訐政敵的工具,建議設立審稿機制。
李世民聽完各方意見,微微頷首,最終定調:“《貞觀民報》乃新生之物,有其利,亦難免有其弊。
然朕觀其成效,惠及民生,暢通政令,功莫大焉。豈可因噎廢食?
玄齡、玄成所甚是,當以完善、引導為主。太子。”
李承乾立刻出列:“兒臣在。”
“報紙之事,繼續由你主持。廣告收益,亦由東宮統籌,用于報紙本身及推廣教化之事。
然需謹記,內容務必詳實準確,輿論導向務必秉持公心,若有差池,朕唯你是問!”
“兒臣遵旨!”李承乾朗聲應道,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李世民不僅再次明確支持,更將廣告的財權也正式劃歸東宮,這意味著報紙有了自我造血的穩定機制。
這場朝爭,以皇帝力挺、東宮大獲全勝而告終。
崔師仁等人雖然心中不甘,但見陛下態度如此堅決,也只能暫時偃旗息鼓,另尋他法。
自此,《貞觀民報》在京畿地區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長安百姓茶余飯后談論的都是民報,要是誰沒聽過,都會被笑話死...
而李承乾也準備趁熱打鐵,開始籌劃將報紙向更遠的州縣推廣。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