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顏杲卿出列稟奏:“武陵雖平,但湖南境內山巒起伏,異族眾多。南詔勢力在境內頗有影響,臣建議由長沙太守岳斌改任湖南兵馬都督,統領全省兵馬,以防南詔不軌。”
李瑛從諫如流,降旨岳斌由長沙太守改任湖南兵馬都督,統領整個湖南境內軍隊,保衛境內各州縣,與布政使徐長遠共治湖南,同時任命高乘擔任武陵太守。
……
早朝結束,兵部發出的羽檄通過驛站,八百里加急又送往武陵。
兩天之后,羽檄便送到了杜希望的手中。
在這幾天內,杜希望已經集結了三百多艘船只,準備率部出洞庭湖,順著長江南下支援申王李t。
杜希望看完詔書,對麾下眾將道:“果然不出本帥所料,陛下命我軍盡快順江南下,會合申王,收復丹陽、揚州等失地。”
王難得興奮的攥拳歡呼:“哈哈……終于可以戰個痛快了,蘇慶節、張蓋世這倆酒囊飯袋不堪一擊,打起來一點都不過癮!”
杜希望的幕僚看完詔書后,率領眾人向杜希望祝賀:“恭喜杜帥榮升鎮軍大將軍,晉爵縣公。”
吳恪守抱拳祝賀:“哎呀……這可是一樁大喜事,咱們得擺酒慶賀。”
杜希望捻須謙虛:“國難未平,何喜之有?不用慶賀,大軍即刻拔營啟程,盡快趕往丹陽。”
緊接著,杜希望按照皇帝要求,派遣一名中郎將率領三百人押解著李琦北上,將他送往長安接受發落。
經過收編蘇慶節的殘部之后,杜希望麾下的將士達到了四萬人,他按照詔書要求給湖南兵馬都督岳斌留下五千人鎮守地方,隨后率部揚帆向北,駛出洞庭湖進入了長江。
從洞庭湖到丹陽大概有兩千里路程。
三萬五千唐軍順江而下,時速高達四十里,一個晝夜下來就抵達了九江。
杜希望下令隊伍在九江城下暫時屯兵,并派出使者向東聯絡李t率領的唐軍。
李t于十月初離開長安,先到淮南田神功軍中選拔了一萬五千精兵,由合肥前往長江岸邊的望江縣屯兵,同時派出使者前往九江召夫蒙靈察率部南下,與自己在望江會師。
夫蒙靈察八月份率三萬人馬謀攻江都,在蕪湖縣境內遭到安慶緒的水陸夾擊,苦戰不敵,損失了三千將士后順著長江又退回了九江。
九江是夫蒙靈察設置在江南的大本營,那里有他招募訓練的預備兵,回到九江可以補充兵力,伺機再來偷襲丹陽。
但大唐皇帝卻不滿夫蒙靈察的表現,直接空降李t前來接替他的主帥,統領江南地區的所有軍隊。
夫蒙靈察知道江南的戰況一團糟,張九皋全軍覆沒,自己敗走于蕪湖,張巡被困于溫州,朝廷只能寄望于換帥扭轉局勢。
夫蒙靈察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乖乖的在九江厲兵秣馬,等候新主帥走馬上任。
李瑛在派遣李t出征江南的同時,又對江南的兵力進行微操,命夫蒙靈察分給雷萬春一萬人馬馳援溫州,以解張巡之圍。
李t到了合肥之后,提兵南下,同時命令夫蒙靈察由九江南下,兩軍在蕪湖縣境內會合,劍指丹陽。
在李瑛的這套組合拳之下,崔乾佑不得不分出一萬兵馬回師馳援安慶緒,以免江寧有失。
十一月中旬,李t率一萬五千人馬自合肥抵達望江縣。
夫蒙靈察與副將來則于數日前率兩萬人馬提前抵達望江,與李t的人馬順利會師,伺機再攻江寧。
江寧縣就是后世的南京,此刻也是丹陽郡的治所。
安祿山接受李林甫的建議,把這座城池當做陪都,派遣長子安慶緒率領五萬精銳燕軍在此鎮守,以謀士高尚、大將李庭望、薛嵩等人輔佐。
為了加強對江寧的控制,自今年初夏,安祿山又派遣了曾經在李隆基手下擔任刑部尚書的陳希烈前來擔任丹陽太守,修建城池,鞏固防御。
經過半年的建設,現在的江寧城依山帶水,北控長江,南依紫金山,城高墻厚,易守難攻。
得知大唐皇帝派出了老將李t出征江南,安慶緒一邊向崔乾佑請求援兵,一邊親自帶著李庭望、曹世勛等將領,率領三萬人馬前來蕪湖布防。
蕪湖乃是江寧上游的軍事要塞,要想攻打江寧,必須先拿下蕪湖,因此安慶緒派遣麾下大將薛嵩在此屯兵一萬五千人駐守。
安慶緒親率三萬人抵達后,沿江布防,水陸相連,旌旗招展,森嚴壁壘。
李t親自到前線視察了一番,看到燕軍森嚴壁壘,井然有序,心中驚訝不已。
“怪不得燕軍到處攻城略地,這個安慶緒還真是個人才,用兵竟然頗有章法!”
夫蒙靈察道:“這安慶緒今年二十歲出頭,雖然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他用兵還不算老道。如果末將沒有猜錯,這條防線應該是安慶緒手下的李庭望所部署。”
李t感慨道:“這防線依山傍水,水陸相連,又有鹿角、荊棘作為防御工事,要想突破過去,絕非易事啊!”
夫蒙靈察苦笑:“非末將滅自己威風,長賊軍志氣,李庭望在叛軍之中根本數不著,厲害的是史思明、崔乾佑這兩個人!”
李t捻著胡須道:“應該還有河北的李歸仁吧?這家伙和王忠嗣糾纏了一年,互有勝負,是個難纏的對手啊!”
偷窺完燕軍的部署剛剛返回望江大營,李t就接到了好消息。
杜希望于七日之前攻克武陵,徹底肅清了蘇慶節這支疥癬之疾,并奉旨順江馳援,目前已經到了九江城下,距離望江縣只剩下三百里路程,特派使者前來征詢李t下一步的作戰計劃?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