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郭子儀席卷山東各地之時,安守忠帶著麾下將士連續攻陷了河南治下的濮陽、鄆州、滑州、曹州,以及汴州的封橋、武城等地,兵鋒直逼虎牢關。
唐將李抱玉接到圣旨之后,即刻率領兩萬唐軍離開襄邑,星夜趕往虎牢關,用了五天的功夫搶先進入虎牢關布防。
叛軍攻破濮陽、鄆州之后燒殺搶掠,百姓深受其害,錢糧被哄搶一空,女人遭到玷污,壯年被裹挾從軍,兒童與老翁慘遭殺害,河南的百姓俱都“聞燕色變”。
在官府的動員下,滑州、曹州的百紛紛扶老攜幼,牽牛趕羊穿過虎牢關,前往鄭州、洛陽一帶逃難。
在戰爭年代就是這樣,百姓若是不想淪為俎上魚肉,那就只能在戰爭降臨前遷徙到新的地方。
當年的劉皇叔攜民渡江,晉朝時期的衣冠南渡,都是為了躲避戰亂以及屠殺。
幸好現在有官府組織,進入虎牢關之后朝廷會給百姓安置臨時據點,并發放賑災糧,這讓即將遭受戰火的百姓有了奔頭。
短短幾天的時間,滑州、曹州治下各縣共有二十多萬百姓牽著牛羊,推著家產進入了虎牢關。
那些不肯背井離鄉的百姓也沒有在家中坐以待斃,要么就跑到了山上隱蔽,要么就躲進了家中的井窖里。
方圓二百里的滑州與曹州,在這春光明媚的二月一片死寂,唯有野狗在村子里大搖大擺的尋找食物。
不僅鄉村的百姓逃往了洛陽方向,甚至就連郡城、縣城的百姓也紛紛關閉大門,跟著難民逃向虎牢關。
官府說了,安守忠麾下的“曳落河”所向披靡,叛軍借得勝的勢頭,士氣正盛,沒有朝廷大軍的增援,憑郡兵連一個時辰都守不住。
所以,不光鄉村的百姓得逃命,郡城、縣城的百姓更要逃命,要不然少不了被劫掠一空,火光沖天的濮陽、鄆州就是前車之鑒。
不同于一窮二白的鄉下百姓,郡縣城內的百姓都有點家產,因此這些百姓一邊逃難一邊破口大罵。
既罵安祿山、安守忠,也罵郭子儀、仆固懷恩,甚至還罵大唐皇帝。
罵朝廷不能保境安民,害得百姓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算什么大唐?
“既然不能保衛百姓,那么大唐干脆滅亡算了,改朝換代吧!”
“李瑛是個什么東西,還不如他老子李隆基呢!”
“到現在打了兩年多,還是沒有剿滅叛軍,朝廷的那幫官員還吹牛說比肩太宗,給太宗提鞋也不配啊!”
“行了、行了,別罵了,萬一被錦衣衛聽見,小心吃牢飯。”
“他李瑛也就這點本事了,打不過叛軍欺負我們老百姓?憑什么守虎牢關不守我們曹州?合著我們曹州的老百姓命賤啊?”
“郭子儀真是牲畜啊,為什么不擋住叛軍,是不是吃錯藥了?竟然跑去攻打徐州,我們滑州老百姓的命不是命嗎?”
不同于攆著牛羊默默趕路的鄉下村民,這些從郡城、縣城出來的鄉紳商賈一個個坐在馬車上,由婢女捶著背,破口大罵朝廷、罵郭子儀、罵皇帝。
但老百姓們罵歸罵,就連太守、縣令都向虎牢關撤退了,這些鄉紳商賈也只能一邊咒罵一邊跟著逃命。
虎牢關大門敞開,日以繼夜的放難民過關,前往鄭州、洛陽等地避難。
安守忠在劫掠完濮陽、鄆州治下各縣后,擄掠了大量的糧食與錢財,并強征了五萬精壯男子入伍,隨后向曹州、滑州進兵。
率領大隊人馬入境之后,安守忠才發現這兩個州的百姓幾乎逃光了,無論是郡城、縣城,還是鄉鎮農村,幾乎十室九空,堅壁清野。
“真是氣煞本王,唐軍竟然將百姓遷走了!”
被冊封為范陽郡王的安守忠氣的暴跳如雷,發誓等破了鄭州之后一定要屠城,以泄心頭之恨。
隨后,安守忠將劫掠的錢糧囤積在曹州治所濟陰縣城,留下鄧子恢率領兩萬人馬鎮守,親自統率五萬精銳加上五萬強征的新兵殺奔虎牢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