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與郝慶安這次談話,厲元朗很快就知道了。
主要得益于海的審時度勢。
顯然,郝慶安故意制造于海的焦慮,夸大其詞的成分有之,但于海不會因為他郝慶安的假想,就動搖他跟隨厲元朗的決心。
相處幾個月,于海深刻意識到,厲元朗是他遇到為數不多的好領導。
于海心中明白,郝慶安雖然說得委婉,但字里行間都在為王瀟木辯護,試圖減輕其可能的責任。
于海暗暗思量,郝慶安作為省委副書記,其立場和態度自然不可小覷。
但他也清楚,自己作為省紀委書記,職責所在,必須堅守原則,不能被個人情感或外界壓力所左右。
他決定,無論郝慶安如何施壓,自己都要堅持依法辦案,公正處理每一件案子。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維護法紀,還社會一個公道。
離開私廚的路上,于海的心情異常沉重。
這次的談話,不僅僅是關于王瀟木的問題,更是關于自己立場和原則的考驗。
回到家中,于海一夜未眠,反復思量著郝慶安的話和自己的職責。
自己必須做出抉擇,而這個抉擇,將決定他未來前進的方向。
次日,于海以匯報工作為名,早早來到厲元朗的辦公室。
簡短截說,把郝慶安的意圖,原原本本向厲元朗做了深入剖析。
厲元朗的反應,一如往常的穩重。
臉上看不出絲毫驚訝或者不悅,反倒提醒于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黑的變不了白的,白的刷上油漆,也不能成為黑的。”
“時間是檢驗一切的良藥,也是判斷事務本質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