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專家組的現場勘探持續了整整半天。
除了還有一個第三小組沒有結束自己的工作外。
其余的各小組均已完成各自的勘探任務,匯總了大量的數據與樣本。
江昭陽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下午四點,緊接著在賓館會議室召開了善后處理小組會議。
楊鵬與專家也參加了會議。
江昭陽的指節重重叩在實木會議桌上,震得投影儀光柱里的塵埃驚慌亂舞。
他身后led屏上的三維建模圖正以0.5倍速旋轉,紅色警示標記像毒蘑菇般在廠房結構間瘋長。
“各位領導請看,”江昭陽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熟練地操控著手中的激光筆,在煙囪的剖面圖上勾勒出一個血色光圈,“這里的情況遠比我們預想的要復雜得多。”
“這不是普通的混凝土結構。”
隨著他的話語落下,大屏幕上的畫面突然切換。
一張熱成像掃描圖映入眼簾,暗紅色的區塊在煙囪的中下部蠕動,宛如人體內的惡性腫瘤,觸目驚心。
“經過檢測發現,當年施工隊在標高17米到23米的區間內,為了節省成本,混用了礦渣磚和硫磺粘結劑。”
說到這里,他特意停頓了一下,目光銳利地掃過對面的王黿,只見對方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如紙。
“這些材料在酸性廢氣侵蝕下,已經變得脆弱不堪,形成了隨時可能坍塌的蜂窩結構。”
“因此,在制定爆破方案時,我們必須將爆破切口的角度精確控制在215度±3度的范圍內。”
江昭陽再次操控激光筆,放大了三維建模圖。
一條紅色的標注線在煙囪的中段閃爍,格外醒目。
“大家還記得去年外省某化工廠的事故嗎?”
“那起事故正是因為爆破切口的角度誤差超過了5度,導致煙囪在爆破后倒向了附近的變電站,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地質勘探的報告。”江昭陽調出pdf文件,地下水位線在煙囪基礎下方1米處波動,“爆破瞬間產生的震動可能引發地基液化,需要提前注漿加固。”
他點擊某個剖面圖,密密麻麻的鋼筋網格如血管般包裹著地基。
會議室頂部的無影燈在眾人額角沁出的冷汗上投下冷光。
江昭陽松了松領帶,喉結滾動著咽下早已冷卻的藍山咖啡。
玻璃幕墻外忽然炸響悶雷。
暴雨噼里啪啦砸在防彈玻璃上,仿佛在為江昭陽接下來的話敲響喪鐘。
“常規定向爆破需要至少三個月準備期。”
“但根據環保局最新監測數據——”江昭陽調出實時數據流,代表有毒氣體濃度的紫色曲線正在瘋狂爬升,“硫化氫濃度將在七十二小時后突破臨界值。”
此一出,室內頓時炸開了鍋,但更多的是緊張和不安。
江昭陽繼續道:“這意味著,楊總他們只有一次試爆的機會,而且裝藥量的誤差必須精確控制在±1.5%以內。”
“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設想。”
江昭陽的話音剛落,投影屏幕上便切換成了一幅三維力學模擬動畫。
清晰地展示了爆破后的可能情景。
戴著老花鏡的宏泰建工結構工程師突然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