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江昭陽同志現在這個百分之八十多的支持率,正是因為他扎扎實實地做事,觸碰了真正的難點痛點,才顯得尤為真實、尤為可貴。”
“正是這份‘得罪人’,恰恰證明了他工作的力度和深度。”最后這句話,方寒說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匯報完畢,辦公室內出現了短暫的寂靜。
梁炯明的手指在茶杯邊緣緩緩地畫著圈,似乎在細細咀嚼方寒剛才那一番邏輯清晰的論證和鏗鏘有力的結論。
窗外一陣微風撩動了深色的百葉窗,光帶在梁炯明身后的書柜上微微晃動了一下。
他放下茶杯,杯底在光滑的紅木桌面上發出輕微的“咔噠”一聲。
方寒知道,這是遞交具體報告的時刻了。
他不再多,俯身打開一直放在膝上的公文包,動作帶著一種近乎莊重的意味,從里面取出一份裝訂整齊、大約十幾頁紙的調查報告。
他站起身,微微前傾,雙手將這份沉甸甸的報告恭敬地遞送到梁炯明面前寬大的辦公桌上。
“梁部長,這是詳細的調查報告和數據分析附件。”
“里面包含了抽樣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關鍵訪談人物的記錄、個別典型事例佐證以及綜合評估分析。請審閱。”方寒的聲音恢復了公事公辦的平穩。
梁炯明看著面前這份報告。
白色的封面紙張質地精良,標題《關于江昭陽同志履職及地方群眾、干部反饋情況的調查報告》打印得清晰而工整。
右下角是方寒的署名。
“嗯。”梁炯明點了點頭,伸出骨節分明、帶著歲月痕跡的手,將報告拿了過來。
他沒有立刻翻看,而是先掂了掂份量,然后才翻開了第一頁。
他看得很慢,非常細致。
銳利的目光逐行掃過紙面上的文字和數據。
他的表情依舊沒有大的變化,但那份專注本身就是一種態度。
方寒安靜地坐在對面,視線落在自己放在膝頭的手指上,或者偶爾掠過墻邊一角那盆長勢極好的君子蘭,默默等待著。
他能聽到梁炯明翻動紙張時發出的輕響,像是在丈量報告內容的深度。
報告內容詳實,邏輯清晰,數據圖表一目了然,訪談記錄生動具體,既有宏觀的支持度數據,又有微觀的案例剖析。
比如某位被江昭陽否決了不合理用地申請的個體老板,事后在調查中表示“雖然當時氣,但現在看,江鎮長是為長遠考慮”。
比如某個鄉鎮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批評,承認“挨批的時候惱火,但人家指出的問題確實都在點子上”。
再比如黨委政府班子里大多數干部對江昭陽主導修筑的壩堤贊不絕口……
方寒幾乎能看到梁炯明的目光在掃過那些翔實案例時細微的停頓。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辦公室內的空氣在靜默中變得粘稠。
窗外的光影悄悄偏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