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延安。
夜幕籠罩下的陜北高原,窯洞里的煤油燈忽明忽暗。
胡天佑上星期剛剛從東北完成任務返回延安,被組織安排從事電報破譯工作。
他剛剛破譯完一份截獲自東北的地下電報,眉頭緊鎖。
電報內容令人十分不安。
日本關東軍雖然敗局已定,但似乎在偽滿洲國首都新京有異常動向。
“天佑同志,首長讓你馬上去見他。”門外傳來通訊員小陳的聲音。
“小陳,首長找我什么事?”
“首長沒說,看樣子很緊急,讓你馬上過去。”
“好,我馬上去。”
胡天佑迅速整理好譯電文稿,披上外衣跟著小陳走出窯洞。
八月的延安夜晚已有些涼意,他加快腳步,穿過一片棗樹林,來到中央社會部所在的院落。
屋內,李部長正與幾位領導低聲討論著什么,神情嚴肅。
見胡天佑進來,李部長示意他坐下。
“天佑同志,我們剛收到東北局急電。”李部長遞過一份文件,“蘇聯紅軍突破關東軍防線后,日本敗局已定。但我們得到情報,日本特務機關正在新京策劃一個‘珍寶轉移計劃’。”
胡天佑接過電文快速瀏覽一遍,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日本人要轉移偽滿皇宮的國寶?”
“不止是偽滿皇宮收藏的國寶。”李部長搖頭說道,“日軍多年來從全國各地搜刮的珍貴文物,包括故宮南遷途中被他們截獲的部分國寶,全都集中藏在新京某處。據我們內線得到的消息,這批文物數量驚人,價值連城。”
一位頭發花白的長者接著說道:“日本天皇雖然已經宣布投降,但我們必須防止這批國寶被他們偷偷運往日本,也得預防被進入東北的蘇聯紅軍當作戰利品帶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絕不能有任何閃失,一定讓把它們留在中國。”
胡天佑感到肩頭沉重,他明白這項任務的重要性,也明白首長之所以叫他來的目的。
自1931年東北淪陷后,日寇鐵蹄踐踏之下,無數國寶或被掠奪,或毀于戰火。
如今這批集中在新京的文物,可能是東北地區最后一批尚未被運往日本的重要文化遺產。
“組織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你前往新京執行這項任務。”李部長目光堅定地看著胡天佑,“你剛從東北回來不久,熟悉當地情況,精通日語,又有文物鑒定的專業知識,是最合適的人選。”
胡天佑前些年曾奉命在北平從事地下工作,期間以古董商身份為掩護,接觸過不少文物專家,積累了豐富的鑒定知識。
“現在新京情況復雜,日本特務機關如困獸猶斗,極其危險。”李部長補充道,“我們會讓你與東北抗聯的同志取得聯系,他們會在當地接應你,但主要還得靠你自己見機行事。”
胡天佑站起身,神情堅毅地保證道:“請首長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絕不會讓我們的國寶流出中國!”
首長拍了拍胡天佑的肩膀,鼓勵道:“胡天佑同志,組織沒有看錯人,我們等待你的好消息,另外,你也要注意個人安全。”
離開部長辦公室后,胡天佑仰望星空,心中波瀾起伏。
十四年抗戰,中國人民付出巨大犧牲,終于迎來最后的勝利。
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同樣是這場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到住處后,他立即開始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