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檢查了配槍,將子彈一顆顆擦亮。
又從一個舊木箱底翻出幾件舊衣服,這些都是他在東北從事地下工作時穿的,更適合用來偽裝身份。
最后,他從枕頭下取出一張泛黃的照片。
照片上是前些年自己與一位老者的合影。
老者是顧淵明,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和文物鑒定大師。
1937年北平淪陷前,顧老毅然拒絕日偽政府的聘請,隱姓埋名,閉門謝客。
胡天佑最后一次見到他是1939年的春天,那時顧老已瘦骨嶙峋,但仍堅持教授他文物鑒定知識。
“顧老,若您知道日寇如今還想把我們最后的國寶運走,定會痛心疾首。”胡天佑輕聲自語,將照片小心收進內衣口袋。
這一夜,窯洞的燈久久未熄。
八月的東北,空氣中已帶著初秋的涼意。
胡天佑化裝成藥材商人,搭乘一輛破舊的貨運馬車,顛簸在通往新京的道路上。
沿途景象令人揪心。
潰退的日本兵隊形散亂,但仍不時對路邊村莊進行搶掠。
蘇聯紅軍的先頭部隊已經出現,坦克碾過田野,揚起漫天塵土。
更多是無家可歸的中國百姓,面黃肌瘦,眼神茫然。
卡車在距新京還有二十里的一處哨卡被攔下。
幾名偽滿洲國士兵粗暴地檢查貨物和乘客的證件。
胡天佑出示了精心偽造的“滿洲國”居民證和通行證,手心微微出汗。
“去哪里?干什么的?”一個年輕的士兵問道。
“到新京采購藥材,老總。”胡天佑謙卑地彎腰,遞上一包香煙,“戰爭快要結束了,店里需要補貨。”
士兵上下打量著他,突然伸手翻查他的行李。
胡天佑的心跳加速――行李夾層中藏著一把小手槍和特殊藥水寫的密信。
幸運的是,遠處傳來一陣喧嘩,蘇聯飛機的轟鳴聲由遠及近。
偽滿士兵慌忙躲閃,胡亂揮手放行。
卡車繼續前行,胡天佑稍稍松了口氣。
他注意到公路兩側的日軍防御工事大多已被放棄,到處是丟棄的武器裝備和燒毀的文件。
日本敗局已定,但這反而增加了不確定性――絕望的軍隊往往會變得更加危險和不可預測。
傍晚時分,馬車終于抵達新京郊外。
胡天佑提前下車,按照預定計劃,前往城西一處聯絡點――“福源當鋪”。
此時的新京街上早已混亂不堪,日軍士兵行色匆匆,臉上帶著恐慌和迷茫。
一些偽滿官員和警察則忙著摘下標志,換上普通市民服裝,他們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但又不甘心束手就擒。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