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楊黨首領楊次輔的弟子,顧晏初被高黨針對,為了不讓師父為難,直接自請去繁城賑災,當地官員虛報災情、克扣糧款,他微服私訪半月,把賬本上的篡改痕跡記下來,連夜寫了萬折遞到楊次輔那,朝廷查辦了所屬于高黨的貪官。
后又親守糧倉,按戶分糧,等到地龍余震過去,繁城百姓自發給他立了一塊“清風碑”。
同僚來問,他為何不怕地龍,顧晏初卻說好友給他解惑,地龍并非老天發怒,而是和發大水一樣是自然現象,只要掌握好規律就好了。
二十三歲的時候,他受命修訂《刑律疏議》,逐字核對舊律中矛盾疏漏的地方,讓不少陳年冤案得到翻案。修訂之后的律法頒行的時候,刑部尚書也是他的師兄,贊他“筆下有乾坤,字間見民心”。
可他二十五歲的時候被毒死了。
顧晏初被夸的多好,蘇硯冬就被罵的多慘。
誰不知道,奸相蘇硯冬嫉妒自己的好友顧晏初,把他給毒死了?
可萬平帝包庇奸相,讓奸相蘇硯冬沒有任何懲罰和代價。
蘇硯冬背著毒殺好友的罵名,連好友的葬禮都不被允許參加。
“硯冬,你這個名字是何意?”
顧晏初與蘇硯冬在翰林院的時候快速熟悉,兩人交談之后才發覺志趣相投,而李玉溫也是一位干實事的俊才,三人同為一甲,結為好友。
“我討厭冬天,只是名里不能帶‘厭’,只能化作諧音‘硯’,將這份討厭用硯墨寫下來。”
蘇硯冬差點成為第一個被凍死的穿越者!
來大虞的第一個冬天,寒冷且缺衣少食,沒有落腳之處,袁氏為了生病的蘇硯冬乞討差點被吃了,京都流民滿地,遍地哀嚎。
“那你說的,西域的棉花,真的存在嗎?”顧晏初笑了一下,沒想到好友的名字居然是這種意思。
他本就是三人容貌最盛的,是一種清俊的書卷氣,如同青竹一樣挺括,與師兄李玉溫江南來的富貴氣是截然相反的。
蘇硯冬打趣顧晏初,“不愧是探花,你這一笑多少小娘子要傾心了。”
“棉花是存在的,要是能從西域找到種子,然后挑選其中好的細心培育,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可以安穩過冬。”
“那我一定要找到這種奇物,這樣大虞少凍死骨,國力也更強大!”
顧晏初的眼神在發光,蘇硯冬的也一樣。
“我們一起找!”
但是他永遠閉上了眼睛。
“宴清啊宴清,你完全恨錯人了。”景和帝嘆息著合上折子,要是顧晏初還活著能為他所用就好了。
大虞就缺少這樣一心為國的人才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