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生民鏡》中,還有“策論選”,不登那些世家子弟寫得華麗辭章,專門刊登一些匿名的、卻切中時弊的短論。
例如一位叫“涼夏居士”的見解非常的特立獨行,直“天下人才,非獨鐘與朱門,草莽間亦有璞玉,只待雕琢”。
還有一位“青嵐居士”,所“漕運積弊非一日之寒,當裁冗員、清賬目”。
甚至還有說邊防之事的,句句敏感,卻又句句說在點上。
更有惹人敏感的民生故事,同樣是觸目驚心的小字,本文由真實故事改編。
百姓知道他們苦嗎?當然知道了!
可他們如何能夠反抗?謀亂的帽子扣下來,就是滿門抄斬。
有一篇《田埂謠》尤其讓人淚流滿面,是一家子都被餓死的經歷。
「農戶老王種了一輩子稻子,今年官府要征收“助邊糧”,每畝多收三成,老王蹲在田埂上數稻穗,穗子稀的可以數清,去年遭了蝗災,今年又干旱,稻粒還沒飽滿。
里正帶著差役來催糧食,他捧著半袋子癟谷哭道,“官爺,留一口種子吧,明年還要種啊。”差役踢翻了谷袋,有些谷種掉落在地,之后又在老王家搜刮走了每一粒谷粒。
夜里老王摸黑把谷粒撿起來,他兒子蹲在旁邊哼著歌謠,“稻子黃,谷入倉,官爺來,空籮筐......”
兒子越念越大聲,老王打了一下兒子,自己卻在偷偷抹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