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李明開始忙碌地籌備專賣店事宜。選址、裝修、招聘、培訓,每一個環節都要親自把關。
第一家店選在了市中心的商業街,雖然租金貴一點,但人流量大。第二家選在了新建的居民區附近,第三家則開在了大學城。
“為什么要選這三個地方?”林雅好奇地問。
“市中心針對的是高端客戶,居民區針對的是家庭主婦,大學城針對的是年輕人。”李明解釋道,“不同的地段要有不同的策略。”
裝修期間,李明幾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從設計到施工的每個細節都要過問。
“李經理,您這樣太累了。”店長小劉勸他,“有些事情交給我們做就行了。”
“第一次開店,馬虎不得。”李明擦著額頭的汗,“細節決定成敗,咱們一定要做到最好。”
一個月后,三家專賣店同時裝修完工。店面設計簡潔明快,服裝陳列井井有條,整體效果讓人眼前一亮。
開業前一天,李明把三個店長叫到一起開會。
“明天開業,我對大家只有一個要求:服務要好。”他認真地說,“咱們的優勢不只是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服務質量。客戶進門要熱情接待,介紹產品要專業,售后服務要周到。”
“李經理,您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三個店長齊聲保證。
開業當天,三家店門前都掛起了鮮紅的橫幅,花籃擺了一排。李明、廠長和林雅一起為第一家店剪彩。
“咔嚓”一聲,剪刀落下,紅綢帶飄散,專賣店正式開業了。
令人意外的是,開業第一天就來了很多顧客。有些是看了報紙來的,有些是看了電視演出來的,還有些是朋友介紹來的。
“這件衣服真漂亮,就是電視上模特穿的那款吧?”
“是的,這是咱們的主打產品,您試試看。”
“質量真不錯,價格也合理。”
看著顧客們滿意的笑容,李明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就是他想要的,直接面對消費者,聽到他們真實的反饋。
第一天下來,三家店的營業額都超出了預期。市中心店賣了800多元,居民區店賣了600多元,大學城店也有400多元。
“太好了!”廠長興奮得像個孩子,“照這個勢頭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收回成本。”
但李明知道,真正的考驗還在后面。開業的新鮮勁過去后,能否持續吸引顧客才是關鍵。
一周后,營業額開始趨于穩定。李明每天都要到各個店里轉轉,了解銷售情況,傾聽顧客意見。
“李經理,有個顧客反映說咱們的顏色款式還是少了點。”市中心店的店長匯報。
“我記下了,回去馬上安排設計師。”
“還有個顧客問有沒有兒童裝。”
“這個我們暫時還沒有,不過可以考慮。”
每天收集到的反饋,李明都會認真整理,然后反饋給工廠的設計和生產部門。
一個月后,專賣店的經營模式已經基本成熟。三家店的總營業額達到了每月5萬元,除去各種成本,凈利潤也有1萬多元。
“看來咱們的路子走對了。”廠長在月度總結會上說,“現在董事會那些反對的聲音也沒有了。”
“這只是開始。”李明信心滿滿,“我覺得咱們可以考慮進一步擴張了。”
“你想開更多的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