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沒錯。”
吳承安點頭:“所以,我們不能給他們各個擊破、暗中耍滑的機會。”
“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把他們全都‘請’到一起。”
他隨即解釋道:“我打算以陛下欽封的忠勇將軍、奉旨北上的名義,向我們將要經過的周邊數個州郡的主官發出文書,邀請他們五日之后,齊聚安平郡。”
“名義嘛,就是共商支援幽州前線、協調地方防務與后勤保障之大計。”
將這些官員聚集于一處,眾目睽睽之下,至少無人敢在明面上公然抗拒兵部調令和支援前線的大義名分。
這能有效防止他們私下里玩弄兩面派手法。
此事的關鍵在于,并非所有地方官員都是太師的嫡系。
朝中勢力大致可分為以太師為首的保守派、注重清譽的清流派,以及以御史大夫何高軒為首的改革派。
只要在會議上有幾位官員,特別是清流派或改革派的官員,率先表態支持。
其他官員,尤其是那些中間派和不愿當眾得罪人的官員,在群體壓力下就很難獨力拒絕。
這叫“借勢而為”。
改革派官員以何高軒為首,而何高軒正是吳承安的堅定支持者。
于公于私,這一派的官員大概率會積極響應。
清流派官員雖有時偏于保守,但更看重朝廷法度和為國分憂的名聲,只要訴求合理,也有可能爭取。
有了這兩派的人表態,保守派的官員若集體反對,就要考慮同時開罪多方勢力的后果。
王宏發聽完,猛地一拍大腿,臉上盡是豁然開朗的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