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四年。”
蔡邕愣住了。
“中……中平四年?”
“對,中平四年,張舉張純造反的那一年,黃巾起事被鎮壓之后的第三年,我做護烏丸校尉的時候。”
對于郭鵬的答案,蔡邕完全無法相信。
“中平四年?子鳳,你騙我的吧?那一年你才……你才二……二十二歲?你就決定取代漢室?你只是一個護烏丸校尉,你就要取代漢室?”
郭鵬點了點頭,微微笑了。
“沒想到吧蔡公,我二十二歲的時候就決定要推翻漢室重整天下做皇帝了,而且十五年后,我成功了。”
蔡邕完全陷入了震驚之中。
一系列他原先想不通或者不敢想的問題全部有了合理的解釋,所有讓他帶有疑惑的問題迅速在他的腦袋里過了一邊。
由于數量太大,以至于他的思維一時間陷入了停滯之中,無法正常反應。
郭鵬在中平四年就要造反做皇帝?
怎么會?
這不可能啊。
到底是為什么?
“為什么?”
好不容易回過神來,蔡邕忙問道。
“為什么……怎么說呢,因為我殺了一個人,一個讓我莫名其妙起了殺心的人,殺了他之后,我就認清了我不安分的心,它在告訴我,我想造反,我想做天下至尊,我想替代漢室成就帝業!”
“什么人?”
“老師在家鄉辦學的時候收下的一個學生,叫劉備,漢室宗親,是個破落戶,我估計老師也不一定能記得住他的名字,當時他來投靠我,然后我用計害死了他。”
“為什么?”
一個全新的為什么。
“蔡公大概不能明白我的想法,這個人有點特別。”
郭鵬搖了搖頭,沒打算說真實的原因,因為真實的原因說出去也不會有人相信。
誰會相信劉備會成為一只打不死的小強,從區區幾百人的隊伍發展為一方割據諸侯,最終稱帝。
三國群雄里,劉備是基礎最差的那個,頂著漢室宗親的名頭,結果父親是瓜農的孫堅都當官了,他還在老家當潮男引領時尚呢。
可誰能知道,這家伙居然成為笑到最后的三個人之一。
要說起來,他也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奇男子。
看著他飛快地學習自己,飛快的進步,郭鵬有點慌,更有點嫉妒。
于是他起了殺意,在劉備還不能威脅自己的時候,果斷用計害死了他。
害死劉備之后,郭鵬終于看清了自己真實的野心——那顆從六歲開始就扎根于心底并且逐漸成長起來的造反的野心。
于是郭鵬覺醒了,為自己定下了爭霸天下的目標。
先爭霸,然后改造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不再如此冰冷無情,讓這個世界少一點吃人的慘劇,讓這個世界更適合人類的生存。
蔡邕顯然不能接受郭鵬遮遮掩掩的回答。
“中平四年,你二十二歲,只是一個護烏丸校尉,結果你告訴我你那個時候就要造反稱帝?!子鳳!我……咳咳咳咳!咳咳咳!”
蔡邕過于激動和憤怒,居然直起了上半身,臉漲的通紅,結果劇烈的咳嗽了起來。
郭鵬忙扶住他,讓他靠在自己的懷里,為他順氣,好容易順了氣,才準備扶著他繼續躺下。
可蔡邕卻一伸手抓住了郭鵬的胸口,喘息了一陣,稍微回了口氣。
“我想不明白,子鳳,我想不明白……為什么?你為什么要造反?我以為至少也是在你封公之后……”
“封公之后那叫篡位,不叫造反,篡位自上而下,造反自下而上,蔡公,我看上去是在篡位,實際上,我是不折不扣的造反。”
郭鵬握住了蔡邕的手:“至于為什么,怎么說呢……蔡公,你見過村莊里的農人們嗎?不是現在的,是四十多年前的,孝靈還在位的時候,您還在做官,我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童子。”
“什么意思?”
蔡邕很疑惑,不知道郭鵬說這話是什么意思。
“蔡公,你生來就是士族豪門子弟,自幼錦衣玉食,不缺吃穿,能讀書習字,能明世間道理,學究天人,名望遍及大江大海,還寫了很多著作,可是,您有哪怕那么一個字,是為了那些農人們而寫的嗎?”
“………………”
蔡邕的眼睛里充滿了大大的疑惑,張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沒有吧?蔡公,從始至終,你都沒有在意過他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
郭鵬很是遺憾的嘆了口氣:“或者說,您從未把他們當過人來看。”
蔡邕更加疑惑。
“你在說什么?”
“我在回答您的問題啊,蔡公,我在告訴您,我為什么要造反。”
郭鵬緩緩說道:“現在回想起來,我決定造反,大概就是那個時候開始了,我六歲的時候,那一年,沛國國相巡查各縣,我父親是譙縣縣令,為了得到國相的賞識,他特意帶我下鄉轉了一圈。
當然不是為了體察民間疾苦,而是為了視察一圈轄下,有沒有凍餓而死的尸體倒在路邊沒人收拾,有沒有衣衫破爛的人到處亂晃,他規定,不準這些有礙風化的人出現在國相的視野范圍內。
所以他要深入鄉間,讓手下人把這些會讓國相不開心的人和事物全部清理掉,當國相來視察的那一天,他們不準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父親安排好的人,他們將扮做農人。
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了那些與我一起生活在譙縣、卻仿佛并不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的那群農人,之前或許我也見過,但是我記不清了,我記得清楚的,就是那一次。”
“六歲?”
蔡邕更加驚訝了:“你不是說中平四年嗎?”
“中平四年是我最終決定的時候,真要說萌芽,還要說到六歲的時候。”
郭鵬笑著說道:“辦什么事情總要有個原因,不可能這邊說要造反,我就要造反,就算是我,要造反也是需要一些理由的。”
“你的理由就是那些農人?為什么?”
蔡邕想不明白郭鵬的意思,怎么想都覺得想不通。
“為什么?蔡公,這是我要問你的,你為什么覺得那些農人的生死一點都不重要?他們不足以成為我造反的理由嗎?”
郭鵬忽然變得有些悲戚,悲戚的看著蔡邕。
面對這個問題,蔡邕一樣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他眨了眨眼睛,眼睛里全是疑惑,全是不解。
郭鵬看了一會兒,深覺遺憾。
“蔡公,這就是你我之間最根本的問題了,你從沒把他們當成人,所以你覺得我兇殘,恐怖,殺人如麻,但是我把他們也當成人,和我一樣的人,所以我不覺得我是個殘忍的暴君。”
因為把他們當成人,所以就不殘忍?
他們是人?
他們不是人?
蔡邕的腦袋里一片混亂。
而后他發覺自己本能的正在排斥這個問題,本能的不想去深究這個問題。
他莫名的擔心這個問題萬一被往深了去挖掘,會挖掘出一些恐怖的事情。
會沖擊他早已穩固的不能再穩固的世界觀。
他不敢細細往下想。
可郭鵬并沒有打算就這樣結束。
“眼睜睜看著農人窮困潦倒并且饑餓致死以至于餓殍遍野的名士一點都不殘暴。”
“眼睜睜看著農人遭受瘟疫而無所作為以至于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名士一點都不殘暴。”
“巧取豪奪賑災糧食以至下轄農人大批大批餓死的名士一點都不殘暴。”
“漢末動亂二十年,千萬人喪生,千萬人!這一千萬人的死,你們誰都不在乎。”
“而殺幾千個貪腐官吏的我就是世所罕見的殘暴之人,就是能讓蔡公懷疑我本性的根據。”
郭鵬悲愴的嘆息一聲,反過來握緊了蔡邕枯槁的手,盯著他的眼睛,一個字一個字的說道:“蔡公,您質疑我本性之時,是否注意到您自己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殘暴?”
“我?我殘暴?”
蔡邕大吃一驚,驚得三觀都要炸裂了。
一輩子手無縛雞之力,連一只雞都沒殺過的蔡邕。
殘暴?
“您不殘暴嗎?”
郭鵬悲傷的反問道:“您眼里只有那被殺掉的數千貪官污吏,全無因為天災人禍而死去的一千多萬黎庶百姓,一邊是數千人,一邊是千萬人!蔡公!誰才是真正的殘暴?誰才是真正的虛偽?您真的敢說那是我嗎?!”
郭鵬怒吼一聲,松開了蔡邕的手,站起身子指著蔡邕:“為什么你們的眼里從來就沒有那些農人?為什么你們的眼睛總是朝上看卻不肯往下移那么一點點?
看看啊!睜開眼睛看看啊蔡公!看看多少人餓死多少人病死,多少人死之前還在拼命掙扎!多少人死了以后連個墳墓都沒有!他們都是人!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不是牲畜!不是螻蟻!是人!人啊!!”
蔡邕的臉色慘白,偏著頭,死死盯著悲愴嘶吼的郭鵬。
他忽然看到兩滴淚涌出郭鵬的眼眶,順著郭鵬的臉頰往下流。
他從沒看到過郭鵬如此悲愴的表情,那種發自內心的悲愴,容不得半點作假。
他八十四歲了,分得清什么是虛情假意,什么是真情流露。
他呆呆地躺在床上,忘記了一切病痛,眼前只有郭鵬悲愴的表情,還有那兩滴眼淚。
郭鵬沒有抹掉這兩滴眼淚,任由它們順著臉頰往下流,滴到了地面上。
他強忍情緒,沒有當著蔡邕的面哭出來,但還是沒能管住那兩滴眼淚。
正如他十九歲的時候管不住的那兩滴眼淚一樣。
他深呼吸幾次,情緒漸漸平復下來。
“夏商周為何覆亡?春秋諸國為何一一覆亡?秦國為何覆亡?兩漢為何覆亡?蔡公,您知識淵博,我知道,您一定會說出無數理由,什么妹喜,什么妲己,什么褒姒,什么秦皇殘暴,什么桓靈不察!
那是原因嗎?不是的蔡公,不是的!什么是真正的原因?我想了四十年,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是因為那些國君和權貴們,從來沒有把治下黎庶百姓當成人去看!”
郭鵬又指了指自己。
“為什么我能取代漢室建立魏國?為什么他們信服我?因為我把他們當成人看。”
郭鵬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從始至終,我都把他們當成和我一樣的人去看,我想活著,他們也想活著,我想吃東西,他們也想吃東西,我想學習,他們應該也想學習。
他們和我一樣,都是人,我是這樣看待他們的,所以我知道他們要什么,他們所求的是什么,我能滿足他們,他們會接受我的統治,心甘情愿向我繳納賦稅。
而若有朝一日,我的子孫后代們不再把他們當成人去看,而是把他們看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那么魏國就到了該覆亡的時候了,我對那樣的君王絕無憐惜!”
蔡邕躺在床上瞪著眼睛看著郭鵬,除了喘氣,一動不動。
郭鵬停頓了好一會兒,似乎想要聽到蔡邕說些什么,可蔡邕從始至終一句話都沒有說。
等了一會兒,確定蔡邕不會說些什么的時候,郭鵬落寞的低下了頭。
終究,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理解他。
他一聲長嘆。
“蔡公,您永遠也不會懂,更不想去懂,我是知道的,所以,您就當我沒說過這些好了,您盡管當我是昏君暴君好了,但是千百年之后,后人會給我最公正的評價。
誰是仁德之人,誰是殘暴之人,這都不重要了,因為你們連誰才是人的問題都不屑一顧,既然你們不把他們當做人,你們就沒有資格評論誰仁德、誰殘暴!”
說罷,郭鵬轉過了身子,強忍心中悲憤,快步離開了這間病房。
一拉房門,面色慘白的老仆站在門口。
郭鵬的眼神瞬間冷了下來,殺意一閃而過。
“你什么都沒聽到,今天什么都沒有發生過,懂?”
老仆一愣,然后如小雞啄米般快速點頭。
“懂!懂!懂!”
“去照料蔡公吧,蔡公身體很虛弱,離不開人。”
說罷,郭鵬快步離開蔡府。
他一刻都無法在這里待下去了。
他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三天以后,蔡邕去世了。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