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太妃和賢太妃的娘家,此刻是愁云慘淡。
為了暗地里給新帝使絆子,他們之前可是聯合了家族中的各個人脈。
如今一道圣旨,一個授官的“骨頭”,就讓家族中的人有了動搖。
兩家人在深夜碰了面。
麗太妃的娘家是寧伯府,賢太妃娘家是衰敗不少的鎮國公府。
此刻的寧伯府前廳,燭火搖曳,聚滿了人。
寧伯侯敲了敲茶盞,目光掃過在座眾人:“都說說吧,陛下這道圣旨,到底接不接?”
鎮國公長子率先開口:“寧伯公,依我看這是圈套!咱們兩家當初帶頭反對女學,如今陛下逼著送女兒入學,明擺著是要折咱們的銳氣!”
寧伯侯次子冷笑:“銳氣能值幾個錢?沒聽見陛下說嗎?女官缺額只從啟慧學堂選。咱們兩家在朝為官者多,將來各部若添了女官,全是外人,往后議事怕是處處受制。”
鎮國公三子皺眉:“可送去了,豈不是承認女學該辦?那些寒門士子還不得笑咱們打自己的臉?”
寧伯侯幕僚拱手:“兩位公爺,屬下倒覺得,不妨先送幾個旁支的女兒去。既不算抗旨,又能探探學堂的底細,若是真有門道,再讓嫡女入學不遲。”
鎮國公庶子搖頭:“此計不妥。旁支女兒哪有嫡女金貴?真要出了女官,也是旁支的功勞,咱們嫡脈豈不是白忙活?”
寧伯侯堂兄哼了一聲:“我就不信女子能成什么事!讀幾年書還能翻天不成?依我看,先拖著,看看其他官員怎么動。”
鎮國公親隨上前一步:“爺,方才收到消息,吏部尚書家已經在收拾行李了,說三日內必讓小姐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