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國向著世界走去,春天向著夏國走來。
仿佛是回應千門萬戶的興奮與期盼,一月還沒有結束,1979年的春節就早早到來了。
1月28日過年,按陰歷是羊年,因為閏六月,年頭年尾各有一次立春,這是一個雙春年。
早在1月8日,《人人日報》刊登了一則新華社的消息,“據鐵路部門調查了解,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鐵路的旅客流量將有一億多人次,每天的平均數將比平時增長40%左右”。
在農民工還沒有跨境遷徙的年代,1979年初涌向火車站的人群里,有放寒假的大學生,有探親的干部、工人和還沒有落實政策的知識分子,當然還有散落各地農村的知青。
這年春節過后,知青返城就會迎來高峰。
剛放寒假,京大學生鐘興旺就急急忙忙坐火車回家了。
他不會知道,那一張使他回家與親人團聚的火車票,已經被計入“一億多人次”這個巨大的統計數字。
坐著火車回家的鐘興旺還不知道的是,他的哥哥鐘興國也坐上了火車。
與他不同的是這是一輛軍列,而且專列是一直往南開。
二哥家門口。
去年12月底,二哥部署妥當,只待一聲令下,便將教訓這個“白眼狼”。
說起這兩家的恩怨,其實就是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
二哥成立之初,二哥和“白眼狼”保持著十分友好的關系。
后來在“白眼狼”過去的三十年時間里,二哥向“白眼狼”提供的援助總計達二百億美刀左右的物資,成為“白眼狼”了奪取勝利的一個重要力量。對于援助這個“白眼狼”,二哥當時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幾年前,“白眼狼”上臺后,而是徹底被勝利沖昏頭腦,“白眼狼”一改此前與二哥的友好態度,在二哥家門口肆意挑挑釁。
“白眼狼”為何如此狂妄,敢和大哥正面叫板呢?
原因是,一方面是“白眼狼”在對外取得了勝利,并沾沾自喜,自封“世界第三”,
加之當時“眼狼”繳獲了大量裝備,原本裝備落后的“白眼狼”一夜之間鳥槍換炮,更助長了他們的野心。
另一方面,這時兩位大哥關系惡化,s老大覺察到“白眼狼”的野心后,便暗中向“白眼狼”輸送物資。
就這樣,“白眼狼”仗著有s老大撐腰,更是不把二哥放在眼里。
“白眼狼”頻繁挑釁二哥的惡劣行徑,激起了二哥家上下強烈憤慨……
一句話:“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嘍!”
所以二十幾萬大軍嚴陣以待。
一月初,按照前線參謀長劉之野的要求,入滇參加邊境作戰的京城衛戌區警衛二師某部開進至滇省河口。
一日凌晨,車輛火炮停在紅河邊上一座長滿橡膠樹的山下。
到達指定位置后,防空炮營營長李抗戰帶領連排長們穿過橡膠林上山選擇射擊陣地。
太陽升起,站在雜草叢生的山頂上向南俯瞰,一河之隔異國的地貌景物、人員車輛清晰可辨,身處對敵斗爭的最前線,大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陣地位置確定后,大家先挖好炮位掩體,搬運彈藥,然后沿著半山腰用鐵锨鎬頭開辟修筑盤山道路。
全營三個連,每連六門炮,一個排為一組,系上大繩,前拉后推,連夜將火炮一門門移入炮位,完成了戰斗準備。
對空作戰突然性強,為保證師指揮所的空中安全,他們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都守在陣地上,在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適應性訓練的同時,不斷完善工事和偽裝。
時光在緊張忙碌的備戰中一天天流逝。
這天傍晚下陣地后,從炊事班方向飄來一股熟悉的烹調豬肉的香味,肚里的饞涎一下子被勾了起來,李抗戰下意識地循味而去。
進了炊事班帳篷,一個熱氣騰騰的白菜炒肉片正在出鍋,另還有一個做好的葷菜。
“呦呵!這么多好吃的!”李抗戰感到十分意外。
“師后勤發了點年貨,我們為大家準備了點年夜飯。”司務長咧嘴介紹道。
“年夜飯?”李抗戰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營長,今兒個樂是大年三十啊!”司務長無奈地提醒他道。
李抗戰這才如夢初醒。
平常,年前半個月迎新春的氣氛就挺濃了,文藝演出電影頻頻……
可這些日子以來,從上到下沒一點動靜,毫無節日到來的跡象,一門心思備戰的李抗戰早就忘了還有過年這檔子事。
冷不防與春節牽手相擁,像發現了新大陸,又驚又喜。
開飯哨響,各班陸續來到炊事班集合站成方隊等候就餐。
李抗戰站在隊伍前激動地說:“今天是除夕,晚上會餐!”
隊伍中一片嘩然:“都年三十了?這么快!”
有人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既為突如其來的春節,也為難得的伙食改善。
在橡膠林里安營扎寨以來,一天三頓多是清湯寡水,缺油少腥,大伙早就盼著開開葷了。
隊伍解散后,以班為單位在橡膠樹旁的空地上圍成一圈,或蹲或坐。
菜肴盛在各自洗凈的臉盆里,主食既沒有北方人愛吃的水餃,也沒有南方人青睞的米線,仍是一成不變的米飯,唯一的亮點是葷菜充足。
炊事班長高聲承諾:“今天肥肉瘦肉管夠,保證供應。”
有人小聲接著應答:“都吃好喝好啊,說不定這是最后的會餐了。”
戰友們以水當酒慶祝新年,林子里洋溢著愉悅歡快的氣氛,李抗戰的心卻難以平靜。
大戰在即,這頓年夜飯對誰都有可能是“最后的會餐”!
他們即將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
李抗戰最放心不下的是今年剛入伍的新兵。
畢竟這些人大部分來自農村,接受的教育相對較少,剛到部隊就遇上了戰事。
此時,他們的情緒還穩定嗎?
天色漸暗,冬季的橡膠林入夜后寒意襲人。
李抗戰隨著散去的人流來到主營區,馬燈閃爍,其樂融融,戰士們有的下棋、打撲克;有的聊天、聽廣播……
李抗戰把來滇、贛兩省的兩個新戰士叫到一起。
詳細了解了他倆的家庭情況、家鄉過年的習俗、當兵的經過。
“要打仗了,怕不怕?”李抗戰開誠布公地問。
“不怕!”滿臉稚氣的兩人搖搖頭,回答得很響亮。
李抗戰感到欣慰,身為軍人,畏戰怯戰是最可恥的。
部隊幾十年沒打仗了,誰都不知道即將到來的戰爭怎么個打法?會發生什么情況?
警衛二師剛進出發前,劉之野曾召集各部主官開會布置工作,討論時不知不覺地就扯到了這個話題。
各部主官回去后,分別進行了動員大會。
說一點都不怕,那肯定不是事實。
但是年輕的戰士們都表達了大體相同的意思:“我犧牲了不打緊,我家里還有別的兄弟姐妹。”
都是好小伙子,看著一群群英姿勃發的年輕面孔,劉之野想盡量準備的充足一點,讓流血犧牲少一點……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