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核心的決策瞬間下達。
選擇:交戰。目標:摧毀或俘獲該前哨基地,獲取完整數據庫及生物樣本,測試戰斗協議,消除近期威脅。
沒有激昂的宣,沒有戰術頻道里的呼叫。行動在絕對靜默中展開,唯有能量的流動和機構的微調是其戰前的序曲。
那艘“爪痕”的工作艇正噴吐著渾濁的尾焰,粗魯地沖來,艦首幾門粗糙的等離子炮已經開始充能,散發出不穩定的光芒。更多的單兵飛行器如同鐵蝗般從基地涌出,試圖組成攔截陣型。
新生飛船——或許現在應稱之為“星種”,因其誕生與形態——率先行動。
它光滑的表面,那些銀灰與暗紅交織的能量脈絡驟然亮起。但這次能量并非匯聚于尾部用于躍遷,而是如同百川入海般流向艦體前部數個悄然打開的、結構精妙的發射孔洞。沒有震耳欲聾的炮響,沒有刺目的巨大光柱,只有數道極其凝聚、幾乎隱沒于黑暗中的暗紅色光束悄無聲息地射出。
這些光束并非直射目標,而是在虛空中以看似隨機的路徑蜿蜒穿梭,劃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混沌軌跡,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看似無序的舞動中,它們卻精準地繞過了所有攔截的炮火(那些炮火大多基于直線射擊預測,完全無法捕捉這種詭異路徑),如同毒蛇般咬向工作艇的引擎噴口和武器基座。
秩序能量的精準控制,確保了光束的能量凝聚度和殺傷力;混沌能量的隨機干擾特性,則賦予了其不可預測的彈道和干擾敵方瞄準系統的附加效果。這是它獨有的、融合了多方遺產的戰斗方式。
工作艇的護盾(如果那層稀薄扭曲的能量場可以稱之為護盾的話)在暗紅光束接觸的瞬間就如同被強酸腐蝕般潰散。光束精準地鉆入引擎接口和炮塔底座,引發一連串內部的能量逆流和爆炸。工作艇猛地一顫,引擎熄火,武器平臺歪斜,瞬間失去了大部分戰斗力,像一塊廢鐵般依靠慣性翻滾滑行。
第一擊,完美生效。
基地的炮塔終于完成了瞄準,數道粗大的、閃耀著不穩定黃綠色光芒的等離子團和密集的實彈風暴向著星種籠罩而來。這些攻擊覆蓋范圍極大,充滿了野蠻的力量感,但精準度欠佳。
星種并未選擇硬抗。它的驅動單元無聲轟鳴,修長的艦體以一個違背物理直覺的、近乎直角的高速轉折,輕松避開了攻擊最密集的區域。少數無法避開的實彈撞擊在它的光滑外殼上,卻被一層突然浮現的、流淌著銀灰色幾何光紋的能量偏轉場輕輕滑開,只在表面留下幾乎微不可見的漣漪。偏轉場巧妙地將動能分散導引至整個艦體結構,而非硬性抵擋。
伊蘇的生物能量吸收與分散技術,結合了收割者的秩序護盾高效能量管理,以及幾何之心對力場結構的極致優化。
同時,星種表面再次亮起。數十個小型的發射口打開,射出無數乒乓球大小、閃爍著銀光的微型單位。這些單位如同蜂群般散開,它們沒有攻擊力,但其表面不斷散發出一種奇特的、混合了秩序與混沌特性的復合干擾信號。
剎那間,襲來的等離子團仿佛失去了穩定性,有的提前爆炸,有的軌跡變得扭曲怪異。而那些密集的實彈,則如同撞入了一面無形的粘稠網絡,速度明顯衰減,并且相互碰撞,準頭大失。整個攻擊陣列的效果被大幅削弱。
混沌能量的干擾特性被發揮到了極致,用于大面積區域軟防御。
星種的主體則趁著這個機會,再次精準點射。暗紅的光束如同死神的指尖,每一次閃爍,必有一座基地炮塔或暴露的能量核心發生爆炸,化作一團團短暫的煙火。它的攻擊效率高得可怕,沒有一絲能量浪費,每一次射擊都經過邏輯核心億萬次計算,直指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