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用食物來頂徭役,但在現實中,即便是掏出了實物,也不行。
官府還要規定,需要把實物兌換成錢財才能夠頂替徭役!
這樣一來。
百姓就不免要虧麻了!
而且每年二十天的徭役時間,也不準確,幾乎年年都要延遲,甚至延遲到上百天的徭役!
此外。
由于大唐的行政系統相對落后。
戶籍制度并非邏輯嚴密,這就導致很多人逃掉了戶稅,也導致了不少人要多承擔戶稅。
不合理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以至于明明干了一天活,可李象卻輾轉難眠,硬生生的沒有半點睡意。
這一夜。
他想了很多。
李象明白一個道理,大唐之歲到現在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明辨和造反,純粹是四十稅一地底子在,即便到了十五稅一,也能勉強生存。
除此之外的原因,就是紅薯和土豆這兩種作物的普及。
起碼有了這兩種作物。
百姓們很大概率上不至于到餓死的地步,那么咬咬牙,也就頂過來了,并沒有釀成大規模的民變和造反。
可這一切,都不過是權宜之計。
如果現在這種操蛋的現狀不做出改變的話。
大唐能安穩的了一時,卻絕對不可能安穩得了一世,早晚有一天,造反的烽煙會燃遍整個大唐!
就像當年的大隋一樣!
“我知道這些情況,相信,父皇最起碼也是清楚一些的,可該怎么做,卻是個天大的難題!”
李象忍不住嘆了口氣。
大唐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地矛盾。
在立國初期。
由于隋末亂世的影響,天下的人口呈斷崖式的暴跌,這也就導致了有大量的田地被拋荒,我要聽從而有充足的田地進行授田。
但三十年太平盛世。
大唐的人口飛速增長,從武德元年的200萬戶,增長到了如今的380萬戶左右。
人口增多,就以為這閑置的田地數量變少。
剛開始的時候是田多人少,可到了現在就直接反過來了,變成了人多田少了!
人地矛盾。
才是這一切地根源。
若非田地不夠,朝廷也不至于按理分配的八十畝口分田連一般都分不到!
大唐柴婷,也是巧婦苦于無米下鍋。
田地不夠,就只能開荒,這也是導致從大唐后期開始,關內各地水土流失嚴重,降水減少,糧食減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李象想著想著,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快要炸了。
這時。
緊隨他而來的兩個幕僚,在一旁開口了。
“殿下睡不著,可是因為有什么心事?!”
“廢話!”
李象冷哼一聲。
旁邊這兩人,是他從祁州帶回來的。
正是當初給李象出主意,讓他效仿魏王李泰故事的趙可懷與徐茂真二人!
當然了。
二人的身份,不只是李象的幕僚,也是效忠于李承乾的暗子。
“要臣來說,殿下何故憂愁。”
“殿下實際上并非要一定現在立刻馬上,就想出解決這一切問題的辦法的,殿下完全可以借助學報,先把這種問題公之于眾,挑明了再說啊!”
“殿下啊,要相信天下人的智慧啊!”
“事情挑明了之后,臣以為自然會有聰明人上書說明對策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