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是未出嫁的少女,雖然對劉根的舉動很是厭煩,但又害羞,羞于說出口。車上地方小,她沒地方躲,只能往旁邊挪挪身子。
劉根不但不收手,還得寸進尺,故意往伴娘身上靠。
劉根的小動作被同行的許志遠盡收眼底,他怕明說劉根,大家都尷尬,便故意問道:“這位小兄弟,你是不是寒冬臘月的生?”
劉根一愣,撓撓頭干笑道:“這我還真不知道,沒問過俺娘。”
鄭自強反應快,立刻接話道:“這還用問?劉根肯定是臘月的生,要不咋老是凍(動)手凍(動)腳的!”
他這么一說,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劉根也尷尬地咧嘴笑笑,再也不敢搞小動作了。
小四輪進了城,都是平坦的柏油路,車不但跑得快了,也不再晃動,眨眼功夫便開到石勇家附近。
石勇家雖不在縣城里,但緊挨著城區,家門口鋪的是砂漿路,即使下過雨也不會趟泥,比鄉下的泥路好得多。
“響”提前下了車,吹著歡快的曲子走在前面。
在院里玩耍的幾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聽見吹嗩吶的聲音,興奮地喊著“新媳婦來了!”趕緊往外跑。
小四輪緩緩停在石勇家門口,劉根畢竟是不速之客,他意識到參加石勇的婚禮有些尷尬,他悄悄下車,趁大家沒注意溜走了。
石勇臉上掛著笑容從院里走出來迎新娘,幫她撐著大紅傘,兩人并肩踩著鋪在地上的葦席,緩緩走進院里。
堂屋門口擺著一張八仙桌,桌上紅燭高照,香煙繚繞,院里站滿了人,看著新人走來。
一對新人來到離八仙桌一米多遠的地方,面朝北站好。
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嗩吶樂隊也吹起歡快的曲子,把婚禮推向了高潮。
大總喊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一對新人在大總的吆喝聲中完成了婚禮。
站在旁邊的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麥麩子摻紅棗、花生撒向一對新人。紅棗寓意早生貴子,花生是希望新娘進門后男孩、女孩交替著生。
石勇的表兄弟們和本村的幾個年輕人一擁而上,把新娘推入洞房,把石勇堵在門外。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進到新房里,準備亂新娘。
就在新娘一臉驚恐,不知所措時,提前來到新房里等候的鄭自強把那把剛才罩新娘的紅傘遞給新娘,“嫂子,給你武器。”
新娘劉翠玲接過傘,頓時有了底氣。她手中拿著那把傘,揮舞著,不讓任何人靠近。
那些準備亂新媳婦的年輕人哪見過這么潑辣的新娘?都嚇得連連后退。
僵持了一會兒,他們看沒有機會靠近新娘,只好都灰溜溜地走了。
臨出門時,他們看著站在門口的石勇感嘆道:“你家新娘子真厲害!以后可夠你招呼的!”
石勇得意地笑著說:“俺媳婦別看在你們面前厲害,對我好著呢!”
婚禮現場設有賬桌,來的賓客都要上賬,姥娘、舅舅、姑、姨不但要上賬,還要掛帳子。帳子有孬有好,大部分都是床單、被罩之類的,也有毛毯、絨毯,還有的是一塊的確良布,夠做條褲子,總之都很實用。
帳子都是掛在賬桌旁的繩上,每個帳子上面都用別針別著一張紅紙條,紙條上寫著送帳子人的稱呼,前來參加婚禮的人看到紙條上的字就知道是哪家親戚送的。
結婚當日的中午是正席,皖北農村都是在家里辦酒席,在自家的小院里搭個彩棚,壘幾個大灶臺,請來掌勺的(廚師),站案的(切菜、配菜)。
一家辦喜事,莊上的老少爺們,特別是親的(一個娘的)、近門(一個奶奶的)都過來幫忙。他們殺雞,宰魚、摘菜、洗菜忙個不停,都在為中午的正席做準備。
大總看看手表,見時間差不多了就大聲吆喚著:“今天來的客多,先緊姥娘家和城里來的親友坐,吃頭茬,坐不下的別急,等著吃下茬。來到人客多,有照顧不周的請多多原諒!中午12點正式開席。”
院外的空地上擺著一大片方桌,每張桌子四周都放著四把長板凳,一桌坐八個人。
辦喜事用的鍋、碗、盤子,大小盆,八仙桌(方桌)、長板凳都是從本莊老少爺們家借來的。
親戚或平時關系好的坐一桌;男人跟男人坐一桌;婦女帶著孩子坐一桌。小孩不占位,站在大人旁邊吃。
觀云縣有“無酒不成席”之俗,宴客時煙酒為先。在沒上菜之前,先上煙酒,一桌兩包煙、兩瓶白酒。
鄭自強、許志遠、鄭虎、于斌四位年輕人,作為石勇的好哥們,在婚禮酒席上,負責把煙酒準確無誤地送到每一張桌上,然后才分別找個地方坐下。
婚禮酒席上菜也有講究,先上熱菜,再上涼菜,然后再涼菜、熱菜穿插著上。
婦女、兒童以吃為主,端上來一個菜,很快就一搶而光。
男人都是以喝酒為主,往往是吸煙、喝酒、吃飯、說話幾不誤。
大席的菜有葷有素,有涼有熱,湯水搭配,酸辣爽口,燒菜多,炒菜少、涼拌菜也多,總之,雞魚肉蛋應有盡有。
酒席進行一段時間后,鄭自強他們四個負責煙酒的年輕人,手里拿著酒瓶,分別挨桌問:“可需要酒?”而且每間隔一段時間,就走過去重復問一遍。
通常每桌只給兩包煙,但酒可以隨便喝!皖北人喝酒豪爽,一場酒席下來,有幾個人喝得走路東倒西歪的都算很正常。
酒席進行到一半時,端菜的年輕人不但負責上菜,還要把每張桌上的空盤子收走,因為桌子小,必須把吃空了的盤子拿走,才能騰出空上新菜,這些從餐桌上撤下來的盤子刷好還可以循環使用。
酒席上有整雞、整魚還有四喜丸子。四個喜丸子個頭大,放在一個盤子里,一桌八個人,正好一人半個,不浪費。
還有一道菜叫八大塊,一盤里就八塊,剛好一人一塊。這道菜是用豬身上的五花肉做的,肥而不膩,一口下去,滿嘴留香。
流水席上,每桌都要上二十多道菜。這些菜都是大廚們經過幾天的辛苦,精心準備的。來參加婚禮的人,吃著每道菜都能感受到東家的大方好客。只有讓來的每位客人都吃好喝好,喜事才算辦得圓滿。
最后一道是丸子湯,在當地“丸”與“玩”同音,丸子湯端上來預示著酒席上的菜上完了。莊上的老少爺們開玩笑叫它滾蛋丸子,吃了丸子湯,酒席就結束了。
緊接著,送菜的年輕人用上菜的木托盤,把擺放整齊的一大盤子饃(饅頭)送到每一張桌上——以饃作為主食是皖北人的習慣。
上主食了,鄭自強、許志遠等四個年輕人終于可以坐下來踏踏實實地吃飯了。可是有的熱菜已經涼了,也有一些菜被同桌的人吃光了,他們只能簡單吃點別人吃剩下的菜。雖然都沒吃好,也沒喝盡興,但他們的心里是高興的。他們都是把石勇當做自家兄弟,自家兄弟辦喜事,吃飯是次要的,幫忙是義不容辭的。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