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長,要暫停訓練嗎?”
張二標請示道。
李干搖頭,“不用,按計劃進行訓練,讓護航艦艇前出,補給艦靠攏。”
“是。”
命令立即被傳達了下去。
李干既是飛行訓練指揮員,也是編隊指揮員,他的角色相當于航母編隊指揮員,在航母艦長許國昌之上。
因此,他的代號簡單粗暴——首長。
遠東戰爭之前,東大海軍艦艇編隊出海時,美日艦艇是不會往跟前湊的,以免刺激到東大人的神經。
而在此之后,東大收回了遠東地區,留下的那幾個州挨著北極圈,那都不是人住的地方,實際上意味著蘇聯放棄了遠東地區。
這么一看,在亞洲東部,東大的版圖已經對朝鮮半島、小日本四島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
美國佬不傻,他們很清楚,失去了哈巴羅夫州,勘察加半島對蘇聯人來說,已然是雞肋中的雞肋。
此前蘇聯人就幾乎對勘察加半島無多大掌控能力,最關鍵的是,那么大一個半島,整整37萬平方公里,只有30來萬人口。
這是什么概念?
小日本領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
如果勘察加半島落入東大手里——這并非不可能,莫斯科極可能會拿這個對他們來說已經失去了經濟、軍事、政治意義的搬到,來和東大換取根實實在在的利益。
東大可不是蘇聯,那可是人口10億的大國!
按照東大一貫的做法,在得到這個半島后,要不了二十年時間,那里就會變成人口幾百萬上千萬的戰略要地。
只要有人口,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美國佬的情報搜集分析能力非常強大,他們非常善于從各種領域的零星情報里分析出重要信息,統合分析后得出的往往是非常精確的情報。
東大收回遠東三大州后,貝希小組里的威爾遜,這位中央情報局的地區頭子,就秘密擔負著關注遼東省情況情報的任務。
威爾遜最有用的一個發現是,他向華盛頓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提到,通過各方面的情報綜合分析,有理由相信東大組建了遼東建設兵團,源源不斷地秘密開進了遠東地區。
衛國戍邊、為國開墾、屯耕邊疆,即軍又民的建設兵團的威力,已經在兩個西北地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東大什么都缺,唯獨不缺人,不缺奮力拼搏的精神。
華盛頓對東大的忌憚,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來到了近幾年的最高點。
勘察加半島和阿拉斯加之間只隔了一個白令海,最短距離不過1200公里左右。
得到勘察加半島,東大空軍就能夠飛到阿拉斯加,那屬于美國本土。
如果東大海軍擁有了航母戰斗群,孤立大洋之外的北美,將不會再是世外桃源。
如此背景之下,美國海軍高度關注東大海軍航母的現狀。
企業號航母帶了幾條護航艦艇,招呼了走狗兩條出血級驅逐艦過來,目的不而喻。
飛行訓練這玩意兒瞞不住,而且,從李干決定出遠海訓練那一刻起,他就不怕被人看。
在南海北部也可以搞飛行訓練,距離陸地一兩百公里,要是出點什么問題,飛機隨時可以備降陸基機場,這么做更加穩妥。
可李干不想縮著。
現在這種詭異的安靜時期極其脆弱,說不準什么時候就又是一場大戰。
縮著有用嗎?
一點用都沒有。
走出去,開出去,抓緊每一天的時間提升部隊的遠海作戰能力才是王道。
選擇在巴林塘海峽以東海域搞訓練的目的是,試探一下美國海軍的態度。
試探是雙方的。
大家心照不宣,卻又會小心避開底線。
企業號親自前來,說明美國佬比想象中更加緊張。
美國海軍的企業號航母極為特殊,它是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這條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驚人的104萬噸,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熟悉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的人都知道,這個作戰編制艦隊的主力艦艇,就是企業號航母和小鷹號航母。
而且,這兩條航母都是在1961年服役的。
美國當時的造船能力可見一斑。
當然,小鷹號航母是常規動力,美國海軍最后一型采用常規動力的航母。
企業號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條艦的試驗意味非常濃厚,這型艦也只建造了一艘,即企業號,往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了。
為了嘗試,美國佬在企業號上面堆了8座壓水反應堆!
這太他媽恐怖了!
以至于企業號能飆出35節的高航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