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船殘骸撞散渡船隊形時,沈母躍上主桅,犀角刀割斷纜繩的瞬間,磁化黍種如暴雨傾瀉,在水面結成北斗陣型。
幸存的第七營老兵突然列陣船頭,二十三把銹鋤敲擊船板的節奏,竟與當年昭陽軍橫渡潼水時的戰歌重合。
陳鏢頭扒著浮木嘶吼:“你們逃不出赤隼的”
話音未落,沈二柱的箭矢已穿透他后頸的滴血鷹紋。
對岸山崖突然亮起火光,三百具曲轅犁從紅膠土里破土而出,犁尖反射的朝陽在江面鋪就金路——這正是漕運圖上用朱砂標記的生路。
沈延宗望著北斗第七星方位,突然撕開衣襟,背上的刺青延伸出新的紋路,與銀鎖刻痕完全契合:“這是長公主留下的星圖,第七營真正的使命是”
“守護大宛龍脈。”里正接住空中飄落的磁粉,它們在銀鎖上方凝成微型山河圖,“這些磁化黍種不是探礦,是在標記龍脈走向。”
晨霧裹著硝石氣息漫過甲板,周望舒和老丈雷俠將磁粉與硫磺混入桐油,陶罐內突然騰起青紫色火焰——這是《齊民要術》記載的“石髓火”,不同礦石混合竟能改變焰色。
沈延宗背部的刺青泛起紅痕,北斗第七星位置嵌著的磁石薄片正與船頭羅盤共鳴。
“青石灘的水道被改過。”雷俠用銹鋤敲擊船板,底層傳來的空響驚起魚群,“聽聲辨位法顯示,水下至少埋著七處翻板機關。”
沈母突然用犀角刀劃開陶罐,沸騰的溶液潑向水面。
靛藍色火焰順著暗藏的鐵索蔓延,竟照出對岸蘆葦叢里埋伏的八艘舢板,那些船頭掛著的滴血魚紋幡,分明是水匪特制的磁旗——布帛里縫著指南魚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