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出,吳懿與費觀不由心中凜然。
王累之死,拋開立場不談,蜀中臣子無不感到心寒
死諫啊!
君主到底昏庸到什么程度,才會對這種事情都無動于衷呢?
劉璋能看著王累死,會不會也看著他們死,而同樣無動于衷呢?
這一刻,吳懿與費觀不禁心中動搖!
“二位忠心于劉璋,難道王累不忠心嗎?”法正沉聲道:“如此昏庸之主,恐怕二位的一片忠心,終究還是錯付了!”
“我等為何要迎劉皇叔入蜀?”法正大聲道:“忠良之臣不得重用,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張君子喬。”法正舉例道:“已經貴為益州別駕,就算迎劉皇叔入蜀,官職也得到不提升,為何還要“賣主求榮”呢?”
“無他,我等迎奉劉皇叔,完全不圖恩榮,乃是為蜀中求一位明主也!”法正大義凜然道:“劉璋庸才,連一個張魯都束手無策,日后真能抵擋周瑜、曹操這等梟雄嗎?”
“與其讓益州被其他諸侯奪走,不如早早換一個明主來主持大局。”法正繼續道:“而劉皇叔就是這個明主,可以任用蜀中的忠良,可以庇護一方百姓平安!”
“不信你們且看城外!”法正舉證道:“劉皇叔初來乍到,就能把張魯搞定,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不僅是張魯,還有張松、李嚴、孟達、我”法正半真半假道:“二位不妨猜猜,此刻成都城中,有沒有我們的人呢?會不會出現內應?”
一直沉默的吳懿與費觀,聞陡然一驚,頓時覺得非常有可能
畢竟已有這么多人,早就暗中投靠劉備,誰知道還有沒有其他人呢?
倘若真是如此,恐怕成都已經難保二人心中不由暗想。
“二位。”法正最后道:“盡于此,你們還是好好考慮一下,盡快給我一個答復。”
“看在往日的舊交情,我暫且不出城離開。”法正解釋道:“畢竟我直接離開,就意味著勸降失敗,聯軍會立即對雒縣發起猛攻。”
“我也不怕二位害我,暫且在城中歇息幾日,盡可能為你們爭取一點時間權衡利弊。”
一番話說的有情有義,吳懿與費觀的態度,已然暗暗有所轉變
“多謝孝直美意。”吳懿當即道:“且在城中歇息一番,我二人細細商議一二,再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
費觀雖然沒開口,但已經不再口出惡,可見其內心態度轉變。
————————
江東。
“主公,打探荊州情況的細作送回消息。”
諸葛瑾找到孫權匯報情況,后者一聽瞬間來勁,催促道:
“快講!”
“啟稟主公,先前周瑜率三萬大軍出征,沿長江逆流而上、西進蜀中。”
“還有呢?”孫權連忙追問,“留守兵力幾何?”
這條情報孫權已經知曉,畢竟周瑜那么大動作,出征后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到江東。
孫權更關心的一點,在于荊州還有多少守軍,內部是否空虛。
“回主公,據細作探查,周瑜在江夏與襄樊,分別留下一萬大軍駐守。”
孫權聽罷眉頭緊鎖,頓時覺得有些棘手。
在推行私兵制度后,江東的兵力快速恢復到五萬之數。
盡管很大一部分不屬于孫權直轄,但好說歹說數量上來了。
而且憑借自身的權謀之術,孫權已經穩住江東的局面。
聽聞周瑜出兵蜀中,孫權就像看看有沒有機會,給荊州來一個趁虛而入。
但聽到荊州尚有兩萬駐軍,不禁感覺有些犯難
“我軍倘若沿江而上,對江夏發起進攻,襄樊的守軍順著漢水,就能快速支援江夏。”孫權眉頭緊鎖,“子瑜,你說該如何是好?”
五萬圍攻一萬,孫權還覺得有幾分把握。
倘若是兩萬恐怕會直接熄了心思。
對于江東目前的情況,孫權還算心里有數,知道世家私兵指望不上。
打順風仗,或許還能賣賣力氣。
一旦遇到逆風仗,恐怕就只會搖旗吶喊,助助聲威罷了。
“主公。”諸葛瑾稍作沉吟,拱手道:“我有一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