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當~~~”
連綿不絕的鳴金聲響起,不僅僅限于張劉聯軍。
面對周瑜率軍到來,成都城頭同樣敲響警鐘,無數大軍來到城頭上戒備。
同樣,四散城外的張劉聯軍,也不敢繼續保持原本的陣型。
四萬大軍開始收縮陣型,放棄繼續包圍成都,轉而全軍聚集在一起。
隨著周瑜的到來,成都的格局隨之發生劇變。
城頭上。
“完了完了”
劉璋六神無主,慌里慌張、自自語道:
“大耳賊與賊道人還沒走,這這這怎么又來個周瑜?這該如何是好!”
“主公無憂。”嚴顏安慰道:“老朽定保成都無虞。”
“能無憂么”劉璋一拍大腿,“早知道就不該宰周瑜,肯定簽訂的條約太苛刻,這才把周瑜惹惱,興兵大舉進攻咱們。”
“咳咳~”嚴顏輕咳一聲,提醒劉璋注意辭。
劉璋忙不迭醒悟,意識到劉巴還在場,不平等條約正是出自后者之手。
剛才的一番論,不免有埋怨的意味在其中。
“都怪那個諸葛匹夫!”劉璋猛然破口大罵,“若非受他蠱惑,我豈會交惡周瑜?”
“沒錯。”嚴顏連忙附和,“大耳賊狼子野心,一開始就沒安好心!”
劉巴見狀心中暗笑,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如今劉巴在成都的地位。
劉璋將其依為心腹,嚴顏更是視為軍師。
尤其是在“許靖事件”之后,劉巴儼然是劉璋麾下第一文臣,深受信任與重視。
“使君、老將軍。”劉巴開口道:“我覺得周瑜突然前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嗯?”劉璋忙不迭追問,“先生此話怎講,周瑜肯定是來報復咱們,還能有什么益處不成?”
“城外若只有劉備,或者只有周瑜,對成都而自然是一件壞事。”劉巴伸手指著城外,“但眼下城外有兩只惡虎,說不定就是好事啊。”
“先生之意”嚴顏眼睛一亮,“坐山觀虎斗?!”
“然也!”劉巴撫須道:“劉備與周瑜本就有仇,雙方還都惦記成都,不管是出于仇恨還是利益,雙方必然對上。”
“惡虎在城外,咱們在城內,暫時不會有任何危險。”劉巴繼續道:“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甚至會兩敗俱傷、同歸于盡!”
“妙啊!”劉璋一拍大腿反應過來,“只要周瑜與劉備爭斗起來,成都就沒有危險。若周瑜與劉備能兩敗俱傷,咱們就能化險為夷!”
“使君英明!”劉巴拱手道:“正是這個道理。”
“好好好!”劉璋欣喜道:“依先生之見,咱們接下來該如何行事?”
“守好城池,靜觀其變。”劉巴簡意賅。
“老將軍。”劉璋當即吩咐,“就按照先生計策行事!”
“老朽遵命。”嚴顏沒有任何意見。
劉璋拉著劉巴的手,親切道:“若無先生教誨,璋恐怕早淪為階下囚,甚至是冢中枯骨。”
“使君既然庇護我,在下自當報答使君。”劉巴正氣凜然道。
“退敵之事,先生可一決之!”劉璋承諾道:“璋定當聽計從!”
“定保使君性命無憂!”劉巴同樣也給出承諾。
乍一聽沒任何毛病,但實際上
保劉璋性命與保成都安危,可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城外。
四萬張劉聯軍,已經全部收縮至一處。
瞭望臺上,以劉備、張魯為首者,都在眺望江水上的艦隊。
“來者不善吶。”劉備神色嚴峻,“從戰船數量來看,周賊動用的兵力不俗。”
“兩三萬之眾。”諸葛亮推測道:“數量上不及咱們,看來也是怕荊州空虛,被曹操、孫權趁虛而入,留下了一定兵力留守。”
“劉皇叔。”張魯沉聲道:“周瑜突然前來,局勢愈發復雜,這仗還怎么打下去?”
“怕什么?!”張飛嚷嚷道:“咱們兵力更多,周瑜小兒敢來,定教他有去無回!”
“翼德說的沒錯。”關羽撫須道:“周賊只善水戰,步戰不過泛泛之輩,上岸一戰定不是我軍敵手。”
“主公!”趙云拱手道:“末將愿為先鋒,率軍前去挑戰一二。”
不否認周瑜水戰的能力,但關張趙明顯對己方步戰的本領更自信,根本就不帶怕的。
“不急。”劉備擺手道:“且看周賊接下來作何反應,是否有上岸的打算。”
“劉皇叔。”張魯詢問道:“若周瑜不上岸,就賴在船上不走,咱們又當如何?”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聯軍固然不虛周瑜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