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賊攻破白帝城,張任選擇投降。”法正開口道:“定然是張任告知周賊蜀中的情況,然后作為向導走水路去往葭萌關,咱們才會一無所知!”
法正不愧頂級謀士之名,甚至連細節經過都推敲出來,說的八九不離十。
“這就不奇怪了”劉備臉色陰沉郁悶。
暗恨張任不僅與他作對,更恨張任竟轉頭周瑜麾下,如今帶來這么大麻煩。
“之前的事情就不要說了。”諸葛亮拉回整體,沉聲道:“咱們還有一月余糧,必須在這期間渡過難關。”
作為頂級的后勤大師,諸葛亮自然不會等到山窮水盡時,才想起去葭萌關取糧。
軍中糧草一直會留有盈余,運糧隊也會打提前量,從而做到有備無患。
縱使運糧隊出現失期,也不至于讓前線部隊餓肚子。
正是這個好習慣,不至于讓聯軍立即斷糧,甚至還能有一個月的緩沖期。
“不如假意裝作斷糧撤退。”法正開口道:“引誘敵軍上岸,咱們再掉頭將其擊敗!”
話音落下,一時間眾人互相觀察。
誰也沒有開口附和,但也沒人出反對,視線最終都落在諸葛亮身上。
“或可一試”
半晌后,諸葛亮給出答復。
“好!”劉備當機立斷,“那就按照此計策行事。”
“諸位不必氣餒。”劉備打氣道:“周賊在水上,咱們奈何他不得。但到了岸上,那就是咱們的強項!”
“何況咱們的兵力,也比周賊要更多!”劉備揮拳道:“此戰斷然沒有輸的道理,優勢依舊在咱們這邊!”
這不屬于打腫臉充胖子,而是危機之下必須要振奮軍心。
否則高層都士氣低落,下邊人會怎么想?
故而無論如何,強打精神也好、故作鎮定也罷,都必須擺出必勝的姿態。
“大哥說得對!”張飛率先響應叫囂,“周瑜小兒敢上岸,我先戳他一百個透明窟窿!”
“是時候一雪前恥了!”關羽伸手撫須,殺氣騰騰。
張魯不動聲色,看了眼身旁的閻圃,后者微微點頭。
“我方沒有意見。”張魯隨即開口,“不如朝米倉道撤退,做出假意退回漢中的意圖,這樣還更真實一些。”
葭萌關依舊被截斷,往金牛道走就是送死,未免顯得太過奇怪。
“天師所極是。”劉備贊同道:“就這么辦吧。”
“通知下去、三軍開拔,朝閬中方向行軍!”
“遵命!”
眾將起身抱拳,紛紛領命而去。
就連劉備、張魯都沒閑著,全都離開軍帳前去動員大軍。
唯有諸葛亮一人坐著沒動,依舊待在位置上,眉宇間有著化不開的憂慮。
“孔明。”法正來到近前,“我見你神色郁郁,計策可是有哪里不妥?”
“并無不妥。”諸葛亮微微搖頭,“孝直之計,恐怕是眼下唯一可行的策略。”
“既如此,孔明為何還一臉憂愁呢?”法正不解道。
“唉~”諸葛亮長嘆一聲,“就怕騙不過對方啊。”
法正的計策確實不錯,而且是唯一的出路。
但諸葛亮深知一點,龐統不弱于他,周瑜更不是善類。
如此淺薄的計策,真的能騙到對方嗎?諸葛亮對此深表懷疑
甚至都不能說懷疑,而是篤定肯定騙不過對方,否則未免就有自欺欺人之嫌。
“周賊竟如此狡詐?”法正神色沉重,“若此計騙不過對方,事情可就麻煩了”
“在我看來,肯定騙不過對方。”諸葛亮慘然一笑,“鳳雛向來不離周賊左右,他絕對能識破此計。”
“這該如何是好?”法正頓覺棘手。
接觸這么長時間,對于諸葛亮的能耐,法正還是非常認可。
既然與臥龍齊名的鳳雛在對面,這般雕蟲小技肯定是騙不過對方。
“我有一個想法”諸葛亮緩緩開口。
“計將安出?”法正眼睛一亮,連忙出追問。
“劉璋。”諸葛亮沉聲道:“我需要親自入城,還請孝直替我安排。”
“不可!”法正大驚失色,“萬萬不可!”
“咱們已經與劉璋撕破臉,孔明此時入城,恐怕會被劉璋直接撕了!”
開玩笑呢?
劉備都打到成都城下了,諸葛亮這時候入城面見劉璋,此舉完全就是往火坑里跳!
任憑諸葛亮三寸不爛之舌如何厲害,萬一劉璋壓根不聽、不信,一見面就下令斬殺,縱使臥龍有天大的本事與口才,也沒有機會施展出來。
“我亦知曉此行危險,但這是咱們唯一的機會!”諸葛亮斬釘截鐵道:“不走這一趟,咱們注定無法幸免于難,千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我深知鳳雛的厲害。”
“可是”
“沒什么可是。”諸葛亮霍然起身,“主公三顧于草廬,不惜屈身招攬、折節下交、猥自枉屈,我是發自內心感激!”
“自負胸有溝壑、腹有萬策,能助主公成就一番大事,達成復興漢室的偉業。”諸葛亮自嘲道:“怎料坐井觀天、夜郎自大,屢屢在周瑜鳳雛手中吃癟。”
“至今!”諸葛亮自恨道:“竟一事無成?”
“沒讓主公有一寸安身立命所在,此皆我之過也!”
自比管仲樂毅,可見諸葛亮是多么驕傲的一個人。
出山至今卻一事無成,沒能幫劉備安身立命,諸葛亮心中也不好受。
“孔明不必自責。”法正勸慰道:“時也命也。”
“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候計策不成,也不全是你的問題”
“孝直不必安慰我。”諸葛亮強提一口氣,“這一趟,我非走不可,定要為主公保住一線希望!”
“你”
“拜托了!”諸葛亮躬身一拜,“此事不必告知主公知曉。”
“另外”諸葛亮語氣一頓,“我若回不來,還望孝直從旁輔佐主公,亮在此先行謝過。”
說罷,諸葛亮長身下拜,對著法正深深一禮。
“孔明!”法正連忙跪下攙扶,“切莫出此沮喪之!”
“還望孝直答應!”諸葛亮直勾勾看向法正。
二人四目相對,感受到諸葛亮眼神中的決絕,法正只覺胸中憋悶、不吐不快。
“我答應”
“多謝!”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