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宴時點頭:“夫人此時應當在三角山。等開完會,本王親自去接夫人過來。”
***
三角山原本不叫三角山,叫神山。
意思是直通神界的山。
神山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和大。
高到一般人上不去,就算是軍中精英想上去也是頗費功夫。
否則也不會成為秦家軍練兵所在。
沈清棠在炸山前來過一次三角山,當時是裹得嚴嚴實實被季宴時抱著上山再到谷底,具體什么樣沒仔細看。
從北川出來也只是繞著塌山邊緣急速而行,同樣沒細看。
如今站在三角山附近的高樹上,看著塌山石堆成的小山,以及山旁密密麻麻的帳篷。沈清棠生出悔意,看看站在她左右護著她的春杏和夏荷,問:“你們說,我這會兒反悔讓下面那些莊稼漢子回家還來得及嗎?”
春杏:“……”
夏荷:“……”
春杏思索片刻搖頭,“夫人,怕是不好收場。”
對老百姓來說,到手的銀錢飛走相當于逼他們造反。
沈清棠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長長嘆息一聲:“草率了!”
聽到秦征說季宴時帶著五萬兵就敢攻五座城,面上還算淡定,心里早就亂成了一團。
腦子短暫的罷工之后開始飛速轉動。
沈清棠前世今世的經歷讓她在遇到重大難處時,首先想到的不是哭和求助而是想解決的辦法。
她當時想的最多的不是季宴時有生命危險怎么辦,而是如何能盡自已所能緩解季宴時的壓力。
作為熟知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后現代人,沈清棠不用腦子想都知道,破城后安撫城中百姓的難度比攻城還大。
沈清棠不想讓赤城、安城等五城百姓成為季宴時的掣肘,情急之下想出了把五城壯勞力調到三角山當建筑工以及讓老百姓簽契種番薯和馬鈴薯和牧民簽肉、毛回收的契約。
這樣對于穩定民心有很大助益。
收購馬鈴薯、番薯、牛羊肉、皮毛等本就在沈清棠計劃之內,只是提前了些許。
但蓋學院真不在計劃內,選址更是連實地勘察都不曾。
做事不夠細致是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一到現場沈清棠就后悔了。
三角山遠比沈清棠想象的還要大很多。
否則也不能叫“神”山,更不能當三國邊界的天塹。
神倒下,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塌方的石頭、土、樹木凌亂的堆成一座山。
貨真價實的山,只是散裝的。
單清理這些亂七八糟的山石也要花些時日。
以五城壯勞力,最起碼也得用一個月。
這邊九月就入冬,也不知道能不能把學院蓋好。
沈清棠越看越頭疼,長長嘆息一聲。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