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朱元璋,端了這么久,現在這些老兄弟都和他掏心掏肺,朱元璋也敞開了心。
甚至,還十分歡喜。
不多時,朱元璋便坐在了椅子上。
不是他不想站,而是他已經有些站不穩。
而在朱元璋周圍,也都早已圍坐滿武官。
所有人都或哭或笑的說著……懷念兒時,緬懷親人父母與同澤,又或講述他現在的日子有多好……他們定要好好讀書,讓他們家小子也都能以文章通過大考,為上位效力……
朱元璋也不例外,甚至就連他當乞丐,四處乞討的事,都說了出來。
說的更多的還是,他當了吳王后,肩上壓力有多大,他整日如何學習,如何愁苦……
一直到了半夜,朱元璋才在郭英的攙扶下,醉醺醺回到王府。
馬秀英皺著眉頭,一臉肅然的聽郭英說完整個過程,這才松了一口氣。
劉英也是被人攙扶回去的,雖然刻意的沒多喝,但朱元璋敬一點,那么多的武官,敬一點,他就多了……
那數百武官,則是直接睡在宴席的軍營之中。
軍營內有帳篷在,還有一些被褥……這么熱的天,哪怕那些人光著膀子睡在地上,也都不會出什么事。
翌日起床,還是頭腦昏沉。
躺在床上,緩了一上午,劉英才算好了起來。
下午。
劉英又與朱元璋、李善長等人,見了見這些武官。
這次,朱元璋又恢復吳王的樣子,說了很多場面話。
一眾武官,也都十分恭敬的應著。
只是,李善長總感覺氣氛怪怪的,有些不一樣。
這些武官,對于殿下的態度,也都太好了,太真誠了!
僅僅只是昨夜一頓宴席,關系就這般好了?
難不成,昨夜宴席還發生了別的事?
可惜,這件事不會有人告知李善長。
而李善長,也找不到合適的人去打探。
二百多封解官書之事,至此了結。
李善長與秦從龍等官員,都是松了一口氣。
禮部與吏部,又上奏,請求朱元璋安排大考。
對于這事,朱元璋直接同意。
他現在,越來越能感覺到,自己培養出的官員,對他來說有多好使。
這些事,劉英更是沒有去理會,也不想去理會。
徐達從婺州路,又給他送來一個特殊的賢才。
陶廣義!
這個人,劉英從一開始,就很是感興趣。
在徐達南征之時,就特意交代過,讓徐達多注意注意。
現在,終于等來了。
陶廣義是婺城陶家家主,也是婺城陶家書院山長,喜好鉆研煉丹,煉制一些火器,屬于士林之中最不務正業的那一類。
當然,能支撐陶廣義這么造,陶家也是一個大家族,家中田畝、鋪肆也是極多。
按照吳國的政策,陶家這種大戶的田畝,肯定是要交出來,分給婺城一眾百姓。
哪怕陶家的鋪肆這些,只要是有來源有一些不對的,也要被查封。
但,哪個大家族愿意?
不到萬不得已,基本上不會交出來。
陶廣義也不愿看著家族,丟了田畝房屋鋪肆這些祖宗基業。
在見識到朱家軍用火器攻城之后,陶廣義便目露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