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指訂的基層官員考核辦法,借鑒了之前的經查,只不過因為基層官員數量眾多,所以不可能像經常那樣大規模全面的檢查。
所以,基層官員的考核以本部為主,經由本部進行考核,議政院或者軍事院為輔助進行監督。
也就是說戶部考核戶部管轄的那些衙門,工部考核工部管轄的那些衙門。
這件事情漸漸的過去,秋天也更將濃郁起來。
宣鎮的街道旁,種植著大量綠化的樹木,這些數目數量最多的是銀杏樹。
銀杏樹的樹葉枯黃,在秋風的吹動下落了下來。
街道上的清潔工不停的清掃著落下來的樹葉,陣陣秋風吹來,落下的樹葉數量更多了,清潔工不厭其煩的掃著。
崇禎帶著自己的兒子朱慈r,緩慢地行走在宣鎮的街道上。
“唉,又是一年秋風起!”崇禎抬起頭,看著街道上那些枯黃的銀杏樹一臉的感慨。
從大明滅亡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眼看著就要五年了,崇禎心里也逐漸只剩下的唏噓和對過去的回憶。
崇禎停在了人行道上,他向四周張望,看著周圍的那些攤販以及人來人往的百姓,還
有那些逐漸蓋起來的房子。
“之前有消息傳來,說趙文要遷都京城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如果遷都京城的話,那宣鎮這里的這些建筑豈不都是白費了?難不成趙文還想將京城按照宣鎮這個方式進行重新建設?”
崇禎有些想不明白為什么好端端的趙文會選擇遷都,雖然宣鎮的地理環境確實沒有京城的地理環境好,但是也沒有必要遷都京城啊。
趙文在這里已經經營了很多年,現在的宣鎮比京城還要繁華,崇禎想不明白趙文遷都的理由。
崇禎帶著朱慈郎漫步在宣鎮的街道上,天空上飄來幾朵烏云,秋雨落了下來,街道上的行人急匆匆的奔跑起來,躲避著雨。
在御書房中,趙文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劉文眾,齊青田等一眾最早跟隨自己的官員。
“遷都的事情你們是怎么看的?朕打算在來年之后遷都京城。”
趙文揉著自己的額頭,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這些官員。
“陛下,臣覺得現在遷都為時過早。”劉文眾開口說道。
現在的劉文眾年齡已經大了,已經將近六十歲了,俗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六十歲的年齡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高齡了。
人的年齡一大,不管干什么事情就會以穩妥為主,攻下京城,這才過去了沒幾年,京城里面的環境和宣鎮根本就沒有辦法相比較,如果這個時候遷都京城的話,不管干什么都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說,劉文眾不贊同遷都京城,他的意思是暫時先以宣鎮為主,等日后京城發展起來再說。
“陛下,臣倒是覺得遷都京城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齊青田說了起來。
“宣鎮雖然是陛下經營了很多年的地方,但是這個地方的局限性非常大,此地作為留都都尚不夠資格,更別說是京城了。
而且宣鎮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的偏僻,和京城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如今陛下發展海運,重視海上力量,而宣鎮相對于京城來說地處內陸,如果發展海運的話,宣鎮這里的局限性就比較大了。
京城雖然地處內陸,但是他離天津衛的距離比較近,天津沿海,如果陛下遷都京城的話,對于發展海上力量是有著很大的優勢。
陛下經常說,國家的未來在海上,所以臣覺得,既然早晚都要遷都京城,那就早早地遷都,這個事趕早不趕晚。”齊青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齊青田的想法和劉文眾的想法不一樣,齊青田的想法是既然早遷都晚遷都都要遷都,那還不如早早的遷都過去。
早遷都過去就早一步先機,晚遷都過去就晚一步先機。
而且遷都這個事情趕早不趕晚,越往后面走,遷都的困難就越大,越早早的遷都所面臨的困難就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