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太平洋?
轟炸鷹醬航母?
這可不是小事啊!
一時之間,趙天明和郭佬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林天:“衛士2火箭炮的射程是480公里,在內地測試的話,需要去到西北沙漠地帶才有足夠的射程位置。”
“太遠了,我們已經等不及了。”
“而在沿海地區,人口眾多,保不準會出現什么意外。”
“所以,還是把它射到太平洋地區保守一點!”
當然,林天所說的太平洋并不是真的打到太平洋地區。
而是往太平洋的方向射擊。
趙天明:“廠長,此事非同小可,要不,跟上級請示一下吧!”
“嗯,也是!”林天想了想覺得也是,他隨口問道:“對了,老趙,你打電話問一下老劉,咱們的解放牌卡車現在有多少庫存?”
抗美援朝第一戰已經打響了,現在正需要解決后勤補給的問題。
目前,我軍給前線的補給主要依靠鐵路和公路運輸,同時輔以人力、畜力運輸等方式。
由于面臨美軍空中封鎖等諸多不利因素,補給運輸工作困難重重。
這也對運輸卡車的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
其中,鐵路運輸是志愿軍物資運輸的重要方式。
鐵道兵部隊需要冒著敵機轟炸,邊搶修邊運輸,通過“片面運輸”“續行行車”“合并運轉”等方式,提高運輸效率。
在鐵路橋梁被炸后,還采取“推送過江”等方法保證運輸。
同時,為了統一管理和指揮鐵路運輸、搶修和維護,有力保障了鐵路運輸線的暢通。
中朝聯合成立鐵路運輸司令部等機構。
而在這個過程中,汽車部隊發揮了關鍵作用。
汽車運輸靈活機動,能將物資直接運送到前線部隊。
為躲避敵機轟炸,運輸主要在夜間進行,還可以采用單車行進方式。
這是火車無法實現的。
此外,我軍還組織了大量民工和畜力參與公路運輸,利用馬車、手推車等工具。
在一些山區和鐵路難以到達的地方運送物資。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地形復雜或交通線路嚴重受損時。
我軍還需要依靠人力背扛、肩挑等方式運輸少量急需物資。
同時,利用漕運等方式,在河流沿線輔助運輸,配合鐵路、公路運輸,形成接力運輸體系。
眼下,美軍掌握絕對制空權,出動大量飛機對志愿軍運輸線進行晝夜轟炸。
整個戰爭期間,美軍共出動飛機104萬多架次,投擲各類彈藥69萬余噸。
鐵路、公路橋梁、隧道、補給中心等都是重點轟炸目標,給志愿軍補給運輸造成極大阻礙。
加上半島地形復雜,多山地、河流,道路狀況差,給運輸車輛行駛帶來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