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吧!過來就能吃飽飯!漢軍說話算話!”
這些活生生的“榜樣”,比任何宣傳都更有說服力。
尤其是當倭寇士兵餓得眼睛發綠,看著對面同伴似乎真的過得不錯時,心理防線開始大片大片地崩塌。
當然,他們并不知道,這些“榜樣”在完成宣傳使命后,等待他們的將是大漢境內暗無天日的礦坑和直至力竭而亡的苦役。
劉盈的“仁德”,從來都是一把計算精確、涂著蜜糖的毒刃。
勸降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起初還只是個別膽大的倭寇,趁著夜色水過來,跪在漢軍陣地前乞求食物和投降。
漢軍守兵按照命令,不僅不殺,反而立刻給予熱食和干凈的飲水,并進行簡單的登記隔離。
消息像野火一樣傳回倭寇軍營。
“真的!他們真的給飯吃!”
“山本那家伙沒死!還胖了!”
“過去就能活命!”
逃亡和投降瞬間從偷偷摸摸變成了半公開化。從三五成群,到成建制的小隊、甚至中隊,在軍官的帶領下,整隊整隊地放下武器,走向漢軍陣地。
漢軍則來者不拒,迅速接收,然后將他們分批運往后方“安置”。
薩摩防線上,倭寇的防御力量如同陽光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許多地段的營壘變得空空如也。
村野治保目睹這一切,心如刀絞,卻又無能為力。
他不敢派兵去攔截追殺投降者,那只會逼迫更多絕望的士兵立刻倒戈。
他試圖集結還有戰斗力的嫡系部隊,但發現就連嫡系部隊也開始軍心浮動――因為糧食優先供應也難以保證了,所有人都籠罩在饑餓和絕望的陰影下。
他站在營中,看著周圍士兵們那些麻木、懷疑、甚至隱含怨恨的眼神,知道自己已經輸了。
不是輸在戰場上,而是輸在了人心和后勤上。
劉盈這一手“仁德勸降”,徹底擊碎了他最后一點抵抗的資本。
“天皇陛下…我們…我們怎么辦?”
一名心腹將領面帶絕望地問道。
村野治保張了張嘴,卻發現喉嚨干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能怎么辦?進攻?軍無戰心。
撤退?后方已無歸路。
死守?只能是全軍餓死或者投降。
前所未有的無力感攫住了他。
他自詡梟雄,算計一生,卻沒想到最終會以這樣一種方式走向敗亡。
不是轟轟烈烈的戰死,而是在饑餓、猜疑和眾叛親離中,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勢力土崩瓦解。
薩摩前線,倭寇的崩潰已然形成雪崩之勢。
漢軍不費一兵一卒,僅憑糧草和心理攻勢,就即將收獲一場前所未有的勝利。
無數面黃肌瘦的倭寇士兵,如同行尸走肉般走出營壘,走向漢軍的方向,他們只為了一口飯吃,卻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并非天堂。
而劉盈,則站在樓船上,平靜地注視著這一切,他的仁德之名,將隨著這些降卒的傳播,響徹倭國,而他的帝國,則將獲得源源不斷的、廉價的、直至消耗殆盡的勞動力。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