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
意味著這場深入倭國心臟、翻云覆雨、將恐怖深深植入敵人骨髓的隱秘戰爭,即將告一段落。
成果斐然,但鄭茂覺得,還不夠完美,還差最后一筆濃墨重彩的勾勒,才能為這場死亡交響樂畫下最恰當的休止符。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掃過身前幾名如同影子般肅立的心腹千戶。
這些人眼神冷漠,呼吸輕微,等待著指令。
“陛下有令,全軍撤離。”
鄭茂的聲音一如既往,平穩得沒有一絲起伏,像是在陳述一件與己無關的小事。
眾人沉默,如同冰冷的武器,他們太了解自己的指揮使了。
果然,鄭茂繼續道,語速不快,卻字字帶著冰冷的殺意:“撤離之前,尚有最后一樁小事。”
“京都及畿內要地,那些我們已掌握確鑿罪證、或對倭寇行政運轉、物資調配、情報傳遞至關重要的基層官吏、稅吏、倉廩小吏、低級軍需官的名錄,爾等早已熟記。”
他微微停頓,那雙深不見底的眸子寒光一閃:“今夜,執行最終清除。要求:迅捷、寂靜、徹底。現場布置,要像仇殺,像意外,像劫財,或者讓他們人間蒸發。”
“要在我們離開之后,讓無端的恐懼繼續發酵,讓猜忌的毒蔓瘋狂生長,讓倭寇本就搖搖欲墜的行政脈絡,徹底崩斷。”
“這,是告別之禮,亦是最終審判。”
沒有多余的廢話,一眾繡衣使者們躬身領命,如同鬼魅般悄無聲息地散去,融入濃重的夜色。
這一夜的京都及其周邊,再次被無聲的死亡陰影所籠罩。
但與之前制造大規模恐慌的襲擊不同,這一次的“審判”精準而高效。
一名負責向前線調度軍糧的吏員被發現懸梁于自家書房,現場留有疑似“悔罪遺書”;一名掌握各地傳驛線路的低級軍官深夜醉酒,“失足”跌入護城河溺斃;一名知曉多家貴族隱秘勾結情況的文書官宅邸莫名燃起大火,全家老少“無一幸免”;甚至一名負責看守某處秘密倉庫的哨官,連同他麾下一個小隊,在換防途中“遭遇山匪”,全體“殉職”!
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孤立的事件,在同一個夜晚,如同精準的手術刀般,切斷了倭國統治機器上無數細微卻關鍵的“毛細血管”。
繡衣使者們如同最高明的暗夜藝術家,用死亡和恐懼作為顏料,完成著最后的作品,然后悄無聲息地褪去,向著預定的撤離點匯集。
當黎明再次降臨,這些分散卻密集的“意外”消息通過各種渠道匯聚到京都那些驚魂未定的公卿貴族耳中時,所引發的恐慌是空前的、滲透骨髓的。
這不再是外部的無差別恐怖襲擊,而是來自內部陰影的精準清理!
人人自危,互不相信,整個官僚體系陷入癱瘓般的停滯和混亂。
鄭茂這最后一夜的“審判”,如同一根毒刺,深深扎入了倭國的心臟,其造成的癱瘓和內部瓦解,遠比明面上的戰爭更為致命。
這份“臨別贈禮”,陰險、精準,且遺禍無窮,讓倭國的官吏系統徹底陷入癱瘓之中。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