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消息被嚴格保密,甚至連許多已入朝的漢軍將領都不知道。
這支特殊的“商隊”同樣經歷了嚴格的盤查,劉盈鎮定自若,操著一口流利的商賈切口,與關卡守將討價還價,贈送“樣品”,表現得滴水不漏。
樊噲等護衛則緊張得手心冒汗,時刻準備著萬一暴露就拼死血戰。
最終,他們也有驚無險地通過了所有關卡,成功潛入朝鮮腹地,與先前抵達的漢軍精銳秘密匯合。
此時,數以萬計的大漢精銳步卒、銃手,已然像無數把致命的尖刀,悄無聲息地分布在了衛滿朝鮮的心臟地帶,完成了戰略展開。
而衛滿卻還沉浸在與大漢通商獲利的美夢中,對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渾然不覺。
一張無形的大網已經撒下,只等劉盈一聲令下,便要收網捕魚,雷霆一擊!
這場以整個國家為賭注的戰略欺騙和滲透,其大膽和精妙,足以載入史冊。
而劉盈的膽識與謀略,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
成功潛入朝鮮腹地的漢軍“商隊”,并未急于發動軍事行動,反而真的開始兢兢業業地做起了“生意”。
他們打開貨倉,將從中原運來的糧食、布匹、鹽鐵等生活必需品以低于市價的價格大量出售,迅速吸引了大量朝鮮平民甚至小貴族的搶購。
與此同時,一項更引人注目的“商業活動”轟轟烈烈地展開。
漢商們開始四處散播一個消息――當今天子,大漢皇帝劉盈,龍體欠安,有方士需高年份的朝鮮野山參入藥調理,陛下對此深信不疑,故而懸以重金,不惜代價求購極品老參!
消息越傳越神,漢商們開出的價格也愈發驚人。
一株品相稍好的野山參,往往能換回同等重量的金銀,甚至更多!
很快,“千金易得,一參難求”的說法在朝鮮境內不脛而走。
巨大的利益驅動下,整個朝鮮社會陷入了一場瘋狂的人參熱潮。
原本只是深山采參人偶爾為之的營生,瞬間變成了全民運動。
農民們扔下鋤頭,鉆進山林尋找參跡;更有甚者,開始嘗試在自家田地、甚至房前屋后模仿山林環境種植人參。
漢商們更是推波助瀾,他們不僅高價收購現參,還“高瞻遠矚”地推出“預訂”服務。
只要農戶愿意種植人參,無論規模大小,漢商都愿意提前支付一筆不菲的“訂金”,承諾待人參長成后以更高價回收。
這前所未有的“發財機遇”,讓無數朝鮮農民徹底瘋狂。
眼前看得見的真金白銀,遠比地里那需要辛苦耕耘大半年才能收獲、還要繳納重稅的糧食來得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