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平民圣人
——墨子其人其事
季羨林說:“墨子在人類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他在哲學、教育、科學、邏輯、軍事防御等許多領域都有杰出貢獻,是一位偉大的平民圣人。”
兼愛天下的圣哲——墨子
墨子姓墨,名翟,魯國人。生于公元前48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享年90歲左右,大約相當孔子逝世后、孟子出生前的時代。墨子可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創立的墨家學派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兩家。《韓非子·顯學》云:“世之顯學,儒墨也。”毛澤東說:“墨子是一個勞動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如此偉大的人物在歷史上應享有盛名,然而,與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輝煌形象形成反照,各種史籍對墨子的生平卻未有一明確、肯定的記載,以至后人關于墨子本人的情況知道很少,使我們無法認清墨子的真面目。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國的大夫,《呂氏春秋·當染》則認為他是魯國人,現代學者普遍認為他是魯國人。
墨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
墨子的思想具有極重要的時代價值。他的思想學說博大精深,他的科學思想前無古人,他的軍事技術高于其他諸子,他對世界、對社會的貢獻也是多方面的。
墨子有著作傳世。《漢書·藝文志》著錄《墨子》有七十一篇,后亡佚十八篇,故今本《墨子》僅五十三篇。其中較能代表墨子學說和思想者有《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天志》《明鬼》《非樂》《非命》等。其余大都為墨家后學所作。其中《經》《經說》和《大取》《小取》,均屬名辯之作,以討論人的認識論和邏輯學等問題為主,可能成書于戰國晚期,故為集名辯大成之作,是今天研究戰國名辯之學的重要材料(見《墨經》)。《備城門》《雜守》等十一篇,主要講城守之術,應為兵家作品,也是墨家善守御的一種見證。還有如《親士》
《修身》《所染》,前人多疑非墨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