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人為鏡
原文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墨子·非攻中》)
大意君子不用水作鏡子來照自己,而以人為鏡子來照自己。
墨子在《非攻中》篇中列舉并批駁了為侵略性戰爭辯護的種種謬論,如擴張可以使國家富強并成就霸業,是以“義”來統一天下,指出以危害別的國家為前提而獲得好處,是不可行的,至于以“義”來統一天下,則是虛假不實的。墨子列舉吳王夫差、晉國智伯因發動侵略戰爭而導致滅亡的事例,警告那些好戰的諸侯要“以人為鏡”,借鑒夫差、智伯之事,吸取他們失敗的教訓。
墨子用“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來說明,聰明的人應該以歷史人物為鏡子,把他們成功失敗的經歷當作借鑒,從而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它告誡人們,應該以歷史上的人物為借鑒,以往知來,從歷史人物的事跡中預見到自己的命運和未來。當然,除了指歷史上的人物之外,我們還可以用與自己同時代的人或自己周圍的人,以他們為鏡子。
古語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人作為自己和別人的鏡子,既可鑒己又可照人,這也許就是古人熱衷于“以人為鏡”的最好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