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攻擊。在一個晚會上,有人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小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驢子”在美國南方語中,是“傻瓜、笨蛋”的代名詞。面對是猶太人的海涅,將“猶太人與驢”并稱,無疑是侮辱人,可海涅沒有對他大罵,甚至對這種說法也沒有提出異議,相反,他把這種并稱換上“你我”,這樣就一下子把“你”與“驢”對上了。
(2)結構相仿,意義相對。
這種方法是在雙方語的相仿與相對中,表現出極其鮮明的對抗性。
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一生簡樸,常常戴頂破舊帽子在街道上行走。有個不懷好意的人嘲笑道:“你腦袋上面的那個玩意是個什么東西,能算是頂帽子嗎?”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面的那個玩意是個什么東西,能算是腦袋嗎?”安徒生的話語和對方的話語結構、語氣都相仿,只是幾個關鍵詞的位置顛倒了一下,顯得對立色彩格外鮮明。
(3)佯裝進入,大智若愚。
這種方法就是假裝沒識破對方的圈套,照直鉆進去。它的效果是顯出自己完全不在乎對方的那種小伎倆。
一個嫉妒的人寫了一封諷刺信給海明威,信上說:“我知道你現在是一字千金,現在附上一美元,請你寄個樣品來看看。”海明威收下錢,回復一個字——“謝”!海明威完全識破對方刁難、侮辱人的行為,但他根本不將此放在眼里,他就照對方的刁難要求辦,結果也真搞得那人難下臺。
總之,面對小人的圈套和詭計,你必須保持冷靜。當對方想用毒計整治你、侮辱你時,最好用對方講的道理、方法、要求,依樣畫葫蘆,返還給對方,使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使其“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對于惡者,我們不能一味地退讓與退卻。我們忍讓與退卻有時助長了惡的囂張。我們必須揚起懲罰的武器,去遏制惡的增長。
這就是墨子智慧的可愛之處,它給予了現代人諸多啟發,小至生活瑣事,大至做人原則,頗值得我們掩卷沉思。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