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天寶年間,爆發安史之亂。郭子儀率兵平定天下,立了大功,但他并不居功自傲,為防小人嫉妒,他格外小心。一次,朝中有一個地位比自己低的官吏要來拜訪郭子儀,郭子儀事先做了周密安排,他讓隨行的侍女到時候都避開,不要露面。郭子儀的夫人對此舉感到不理解,問丈夫為什么這么做?郭子儀告訴夫人說,這個官吏是個十足的小人,身高不足五尺,相貌奇丑,很忌諱別人說他丑。郭子儀擔心家人見了這個人會發笑,因而讓所有家人都躲起來。郭子儀對這個官僚太了解了,在與他打交道時盡力做到小心謹慎。后來,這個小人當了宰相,極盡報復之能事,把所有以前得罪過他的人統統陷害掉,唯獨對郭子儀比較尊重,沒有動他一根毫毛。這件事充分反映了郭子儀對待小人的辦法既周密又老練。
小人之刁鉆,幾乎無孔不入。有些小人竟也勇敢得很,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親人的生命,或“第二生命”,而與你周旋到底。這時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此等不要命的小人。小人固然厲害,但我們并不怕他,避開小人是因為我們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費在一些沒有價值的爭斗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為界限,得罪小人,他就會想方設法來琢磨你,破壞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學習和生活。
小人不遺余力地陷害別人,就是避免別人勝過自己,以謀求心理上的平衡。掌握了小人的這種心理需求,我們不妨投其所好,讓小人的心里舒服一些,這樣他們就會把眼光從我們身上收回,轉向別處了。
老祖宗告訴我們,為人處世,寧可得罪君子,也別得罪小人,小人的一個手段,足以打亂我們一生的生活。因此,萬不可小看小人。君子之流,不肯與小人為伍,而“防”“躲”卻不失為一種選擇。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