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容貌丑陋、行動困難,米切爾卻拿到了公共行政碩士學位,并繼續他的飛行活動、環保運動及公共演說。
米切爾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一萬種事,現在我只能做9000種事,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還能做到的9000件事上。”
很少的人能天生得到一把好牌,得到好牌的人固然值得高興,但拿到壞牌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會輸。如果我們手中拿到了一把不算太差的牌,我們就一定要爭取去贏;如果我們不幸攤上了一把不能再糟的牌,我們也要盡可能地找出一兩張還不算壞的牌作為強項,使結局變得相對好一些。而且如果我們會利用環境機遇,巧妙地把一張沒用的牌打出去,或許我們就會有贏。只要你有毅力,有鋼鐵般的意志,那么,壞牌也會變成好牌的。
博迪是法國的一名記者。1995年,他突然心臟病發作,導致四肢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被病魔襲擊后的博迪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頭腦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還可以活動。可是他并沒有被病魔打倒,雖然口不能,手不能寫,他還是決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開始構思的作品完成。出版商便派了一個叫門迪寶的筆錄員來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六小時,給他的著述做筆錄。
博迪只會眨眼,所以就只有通過眨動左眼與門迪寶來溝通,逐個字母地向門迪寶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門迪寶每一次都要按順序把法語的常用字母讀出來,讓博迪來選擇,如果博迪眨一次眼,就說明字母是正確的。如果是眨眼兩次,則表示字母不對。
由于博迪是靠記憶來判斷詞語的,因此有時就可能出現錯誤,有時他又要濾去記憶中多余的詞語。開始時他和門迪寶并不習慣這樣的溝通方式,所以中間也產生不少障礙和問題。剛開始合作時,他們兩個每天用六小時默錄詞語,每天只能錄一頁,后來慢慢增加到三頁。幾個月之后,他們歷經艱辛終于完成了這部著作,據粗略估計,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左眼20多萬次。這本不平凡的書有150頁,已經出版,它的名字叫《瞄水衣與蝴蝶》。
在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并不是很少,而成功的,卻總是不多。很多聰明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在已經具備了不少可以幫助他走向成功的條件時,還在期待能有更多一點成功的捷徑展現在他面前。而能成功的人,首先就在于他從不苛求條件,而是竭力創造條件——就算他只剩了一只眼睛可以眨。
霍金和張海迪都是身殘志不殘的典型,他們都像博迪一樣,創造了各種條件,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艱苦奮斗。但很多人卻是身不殘志殘,他們擁有健康的身軀,卻沒有人生目標,過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無所作為的生活,漫無目的地生活在這個世上,與博迪相比,這種人是不是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