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小甲蟲也能撼大樹
原文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處,則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則食者眾而耕者寡也。今天莫為義,則子如勸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貴義》)
大意有一個人,他有十個兒子,只有一個兒子耕種,九個閑著,那么從事耕種的那一個兒子不能不加緊干活了。什么緣故呢?就是吃飯的人多而耕種的人少。現在天下沒有誰行義,那么你應該鼓勵我呀,為什么阻止我呢?
墨子從魯國去齊國,探望老朋友,老朋友對墨子說:“現在天下沒有誰在行義,你偏偏自己受苦去行義,何苦呢?”
墨子想了想,做了上述回答。
墨子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在一個浮躁媚俗的時代,人們的思想傾向常常被時代卷起的浪潮左右,失掉對高尚的目標和健全人格的追求。
時代總是有缺陷的,總是將某一點推向極端的同時而將其他的方面拋到腦后。為此,我們該怎么辦?
墨子認為,不能隨波逐流,愈是社會所忽略、所疏漏、所輕視的正義的事情,愈是該努力去做。彼棄我取,這才是真正的聰明人明智的選擇。
然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確實很不容易。人的思維能力畢竟有限,難保不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引誘。
墨子的朋友公孟子就很不理解墨子,他說:
“比如美女,住在家里不出去,人們爭著追求她;但如果她邊走邊自我兜售,那就沒有誰娶她了。你現在到處向別人游說,多么勞苦呀!”
墨子自有主見,他的看法是:“現在社會混亂,追求美女的人很多,美女不出門,也有很多求愛者。現在追求善的人少,如果不盡力向人們游說,就沒有人知道善了。假如這里有兩個算卦的人,一個待在家里不出去,一個外出為人卜筮,那么,外出的人必定比待在家的人收獲大。”
當旁人都唯利是圖,你卻始終將端正的品性放在首位,不為眼前利益所動。如果真想做到這樣,則必須牢記如下幾點:
其一,要比旁人想得更多,想得更遠。
其二,要耐得住寂寞,千萬不能湊熱鬧。
其三,愈是困難時愈要能挺得住,千萬別泄氣。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科羅拉多州長山的山坡上,躺著一棵大樹的殘軀。自然學家告訴我們,它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在它漫長的生命里,曾被閃電擊中過14次,無數次暴風驟雨侵襲過它,都未能讓它倒下。但在最后,一小群甲蟲的攻擊使它永遠也站不起來了。那些甲蟲從根部向里咬,漸漸傷了樹的元氣。雖然它們很小,卻是持續不斷地進攻。這樣一個森林中的巨木,閃電不曾將它擊倒,狂風暴雨不曾將它動搖,卻因一小群用大拇指和食指就能捏死的小甲蟲,終于倒了下來。
這是卡耐基引述別人講過的一個故事,他是要說明常常為小事煩惱,會損壞人的身心健康。而從這個故事中,大家還可以發現了另一個人生的哲理,這就是明人呂坤講的:撼大摧堅,要徐徐下手,久久見功,默默留意。攘臂極力,一犯手自家先敗。
你看,面對那棵科羅拉多州的大樹,閃電不可謂不兇,狂風不可謂不猛,暴雨不可謂不疾,但都缺乏持久和耐心,結果大樹依然不倒,閃電以及暴風驟雨都“一犯手自家先敗”。再看那不起眼的小甲蟲,“徐徐下手,久久見功,默默留意”,終子靠鍥而不舍的韌勁創造了“撼大摧堅”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