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評價人才
原文聽其,跡其行,察其所能。(《墨子·尚賢中》)
大意聽他的論,考察他的行為,觀察他所具備的能力。
墨子對起用賢人還提出了任前試用、任上監督、任后評論制。其一,墨子強調“聽其,跡其行,察其所能”。這些都是“慎予官”的體現,其實就是任前的考察與試用。其二,《墨子·親士》云:“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之下。”意思是說,君主必須要有敢于諫的大臣,上司必須要有敢于提出反論的部下《墨子·尚同上》云:“聞喜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意即聽到好的與不好的,都要報告上司。上司有過錯就要規勸他,下面有好的(人、事等)也要向上司推薦。如果任上不得力,或管理出現嚴重失誤,就應當“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墨子·尚賢中》)。其實,這是一種嚴格的任上監督制度。其三,《墨子·尚賢中》云:“若昔者三代圣王堯舜禹湯文武者是也。……萬民從而譽之曰
‘圣王’,至今不已。……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萬民從而非之曰
‘暴王’,至今不已。”這其實就是任后評論制。
在人力資源管理中,對人才進行各方面的考評,形成一套考評標準,是非常重要的。它關系到量才錄用,盡量做到減少企業人力資源成本,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
人才評價中要注意一些原則:
(1)客觀公正。
評價應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盡量做到有據可查,有證可考,不要根據親疏關系來作主觀臆斷或者弄虛作假。
(2)透明原則。
評價應透明,而且透明度盡量高些,這不僅需要一些公開的制度來保證,而且盡量讓員工知道參評事項,把考評過程公開。
(3)評價反饋。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獲取被評價者的行為業務及思想狀態情況,最終幫助員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因而評價結果要反饋給被評價者,讓他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優缺點有一個認識,從而明確努力方向。
評價過程中,對不同類型的評價者及不同層次的評價者,評價時應有不同的標準。具體來說,公司里不同類型員工的評價主要包括:對生產勞動者的評價、對科技勞動者的評價、對管理勞動者的評價。不同層次的評價主要包括:對高層人士的評價、對中層人士的評價、對基層人士的評價。
評價由于目標的不同,應有不同的內容,一般來說,應包括:
1業績,對員工在一段時間做出的實際成績進行評價。
2能力,對員工的各方面素質能力進行評價,例如專業知識、智力素質。
3思想,對員工的思想狀態進行評價,例如與企業價值的同化程度、價值取向、責任感。
4晉升,對員工的各方面進行評價、比較,看其是否能在同類員工中做得更出色,從而確定是否有晉升的資格。
5薪水,對員工在下一年度應得的實際薪水進行綜合評價,這主要以本年度發揮的作用、做出的成績大小為依據。
考評方式各種各樣,千差萬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設置。但不管怎么樣,評價體系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我們用例子來剖析。
由于日本經濟持續不景氣,許多企業經營業績惡化。為了提高企業活力,近年來日本各企業紛紛采取一些人力資源改革措施。下面是這些改革中的評價部分體系。
(1)實行新的干部評價標準,薪差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