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永遠都是有益的
原文學之,益也,說在誹者。(《墨子·經下》)
大意學習是有益的。因為誹謗者反對學習的論與他們教育他人學習的行為是自相矛盾的。
春秋戰國時期,大小諸侯之間相互兼并,戰爭頻繁,“禮崩樂壞”,“天下無道”。在此情況下,老莊學派就提出了“學無益”的觀點,主張“絕學無憂”,認為無知無欲才是社會安定、保全性命的良方。但墨家堅決否定這種“學無益”的思想,極為重視教育和學習的作用,指出“謗學者”以為別人不知道學習是無益的,所以告訴別人。這種使別人知道學習是無益的行為本身就是在教導他人。既然認為“學習是無益”的,又去教導人家,這就是自相矛盾,不足以服人。在此,墨家運用了邏輯的武器,批駁了“學無益”的論調,指出學習可以使人知“大”、知“義”、知“利”,也就是能使人看清事物的本質,懂得做人的道理,取得一定的成就。墨子本人是十分重視學習的,在出使各國時,仍隨身攜帶許多書籍,不敢荒廢讀書學習之事。除了重視自身的刻苦學習之外,墨子也很注意幫助他人,每當看到不思學習之人,便主動引導他們,并力求使他們懂得為什么學習的道理。同時,墨子也很講求學習的方法,認為學習需要師生之間的相互唱和,老師不唱或是學生不和,都不會取得太大的功效。此外,墨子對于教育的環境也多有論述。《墨子》一書中雖無一篇完整的、系統的以“勸學”為名目的文章,但其重視學習、強調“學有益”的思想是顯而易見的。
在科技如此發達、知識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學習的作用更是無須多講,稍有松懈,就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如果不每天學習、不充電,那么很快就會落伍,就會被這個時代拋棄。因此,無論在何時何地,每個人都不要忘記給自己充充電。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商界,每個人必須隨時充實自己,奠定雄厚的實力,否則便難以生存下去。一個有干勁的人,時不時地充充電,就不會被社會淘汰。
當你剛離開學校時,也許內心中抱著很大的希望:或者準備竭盡全力,成就一番大事業;或者打算勤學苦讀,以求得學識上的進步;或準備擁有一種令人愉悅的社交生活;或想組織一個溫馨舒適的小家庭。但是等到你真正踏入社會、開始工作時,外界的各種誘惑就開始侵襲你,有時它們使你無法安心自修,無法安于目前的工作。
在工作的過程中,除了干勁以外,還需要有另一種觀念,即學習充電的觀念,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正是最好的啟示。然而書本的知識只是基礎,必須以自己的理解力將其消化吸收,社會是更大的一本書,需要經常不斷地去翻閱。須知,在現代社會中,不充電就會很快沒電。
現代生活的變化迅速,節奏加快,要求我們必須抱定這樣的信念:活到老,學到老。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不一定是一個成大事的人,而一個成大事的人必定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
假如你想成功,就請從現在開始多讀書吧!如果你因為目前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就感到很放心,每天優哉游哉地過安逸日子,那么目前的情形就不一定能維持很久了。失敗的日子一定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