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注全部的愛
1932年,魯迅寫了一首題為《答客俏》的詩: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
“於菟”是古代楚國方,指的是老虎。這首詩用“於菟”也懂得愛子作比喻,生動地說明了英雄豪杰也應懂得憐家愛子,從而表達了魯迅熱愛孩子的深厚感情,這首詩意在期望海嬰能成為虎虎有生氣的,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魯迅對海嬰傾注了全部的父愛。每天深夜零點至凌晨兩點,他一定要輕輕地上樓,察看海嬰的睡眠情況。如果孩子蹬掉了棉被,他就細心地替他蓋好。
孩子睡足之后,魯迅就逗他玩;孩子倦了,魯迅就把他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間里來回走動,哼著催眠曲,用輕柔動聽的兒歌,把孩子送入夢鄉。孩子病了,魯迅更是整夜守護。正如魯迅的夫人許廣平所說:“他是盡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擔那可能范圍里的為父之責的。”
海嬰漸漸長大了,魯迅就有選擇地帶他去看電影。凡是有益于兒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以及世界風光類的影片,魯迅常常帶海嬰去觀看。
有一天吃晚飯時,海嬰聽說飲譽世界的“海京伯”馬戲團到上海演出,高興得手舞足蹈。魯迅考慮到馬戲團大多為猛獸表演,而且在深夜臨睡前,怕海嬰受到驚嚇,魯迅就沒有帶他去看。海嬰為此大哭了一場。魯迅知道海嬰很難過,第二天就耐心地對他說明了原因,答應另找機會白天陪他去看。
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記》中,魯迅這樣寫道:“午后同廣平攜海嬰去海京伯獸苑。”說的就是這件事。這件事給海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嬰就動情地說:“父親對我如此真心的愛,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如何才能當一個好父親。”
作為人之父,魯迅深愛他的兒子。他在寫給母親等家人和朋友的信中,就這樣別有情趣地談及兒子——
“……海嬰是夠活潑的了,他在家里每天都要闖一兩場禍,陰歷年底,幼稚園要放兩禮拜假,家里的人都在發愁。”
“但有時是肯聽話,也講道理的,所以近一年來,不但不挨打,也不大挨罵了。他只怕男一個人,但又說,男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