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周海嬰之父魯迅:近代兒童教育大師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魯迅的詩句,讓人看到了他作為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的另一面。他中年得子,自然喜愛萬分,但他愛子不溺子,教子有方,為周海嬰日后成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教育孩子這個方面,魯迅很值得今天的家長學習。著名社會活動家、詩人柳亞子曾說過:“近世對于兒童教育最偉大的人物,我第一個推崇魯迅先生。”
周海嬰,出生于1929年9月。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1960年起在國家廣電總局工作。現任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另任上海魯迅文化發展中心理事長,紹興魯迅紀念館、廈門魯迅紀念館名譽館長,北京魯迅紀念館、上海魯迅紀念館顧問,北京魯迅中學、紹興魯迅中學名譽校長,中國魯迅研究室、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顧問等。曾任全國人大第四、五、六、七屆代表,全國政協第八、九屆委員等職。代表作品有《我與魯迅七十年》、《魯迅家庭大相簿》。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翻譯家,新文學運動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偉大的教育家。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的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的作品主要收錄在《吶喊》、《彷徨》、《墳》、《熱風》、《野草》、《朝花夕拾》、《華蓋集》、《華蓋集續編》、《故事新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中。其中《孔乙己》、《阿q正傳》等許多作品為大家所傳誦。魯迅的一生,對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魯迅不僅非常喜愛孩子,而且更懂得理解孩子,重視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他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達。”魯迅認為,要教育孩子,首先必須理解孩子。
有一天,魯迅在家請朋友吃飯,桌上有一盤魚丸子,海嬰的面前也有一小碟,他夾了一個嘗嘗,覺得味道不新鮮,就說魚丸子壞了。大家從大盤中揀來嘗了嘗,都說很新鮮,以為是海嬰瞎說,就不去理他。
但魯迅卻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意見,把海嬰碟子里的揀來嘗了嘗,果然味道變了,趕緊吐了出來。魯迅說:“孩子說不新鮮,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殺是不對的。”
魯迅把兒童看作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竭力反對兩種因襲的錯誤教育方法:
一種是粗暴壓服的方法,對兒童非打即罵,使得兒童從小唯唯諾諾,低聲下氣,思想愚鈍,目光呆滯,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其實這類孩子長大以后,“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另一種是嬌生慣養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兒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給什么,待到將來走到社會,“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魯迅提倡,要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懂得他們的興趣和喜好。他指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就是從孩子擺弄玩具中,根據兒童的特點,引導、發展海嬰的興趣愛好,促使其健康成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