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重于知識
李苦禪始終認為,品德是一種教養,是通過教育而養成的一種品質和習慣。優秀的品德來自于良好的教育和經常性的養成,缺一不可。品德并不是天生的,與遺傳幾乎沒有任何關系,完全是后天教育培養的產物。
現在,很多人認為,只有知識才是實實在在的,才值得去大力去抓;而品格是虛無縹緲的,抓與不抓都無所謂。所以,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更多地注重了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品格的影響。
其實,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是品格教育。很多成功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如善良、誠芯、正直、寬容、勇敢、負責等,這些品格是知識不能替代的。這說明,一個人的成功不只表現在會不會讀書,學到了多少知識,更表現在有沒有良好的品格。
孩子的品德修養展示著國家新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文明素質,它的重要性不自明。然而,今天的一些學校和父母違背了教育的規律,對孩子的教育重知識,輕素質。
一位社會學家不無憂慮地指出,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受家庭、學校、同齡群體和大眾傳媒的影響很大。如果在這個時期不做好品德的培養,孩子極可能形成不健全的乃至畸形的心理,并會缺乏許多在早期社會化中必須培養起來的品格、觀念和能力。
美國《讀者文摘》中有一篇關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資深的家庭輔導員,在咨詢過數以百計的個案后,他發現,父母對子女最有價值的影響,就于培養孩子的“心”。
作者在文章中呼吁,作為父母,一定要看重對子女的品德教育,而不要過于強調課業及才藝的學習,并提醒父母,要在生活中做好示范,用慈愛與禮貌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人。這種以身作則的態度與行為,將會對孩子未來能否成為一個重道德、品格優秀的人,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作為父親的李苦禪正是這樣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為深深地影響著李燕的品格形成。
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曾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偶像。的確,在很多孩子的在心目中,父母是道德和正義的化身,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多年以后,當孩子回想昔日的情景,才明白是父母當年給他的第一個人生啟示,并不是父母的成就,而是父母的品行。直到今天,才華出眾的計算機科學家李開復仍然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素質不是智力,而是品格。
“飛人”喬丹的父親老喬丹也曾教育兒子說:“重要的不是你的膚色,也不是你的富有,而是你的人格。”
父親不但是“飛人”自然生命的締造者,而且也一直是他品格的教導者、熏陶者。后來,喬丹在回憶他的童年時代時,他這樣說:“我的家給了我爭取成功的信念。我小時受的教育非常有益,一直在幫助和推動我成為今天的我。我的商業頭腦和嚴格如同我的母親,我的品格和笑聲都像我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