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是古今南北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船”成了詩人抒發送別與鄉愁之情的體裁,如清人施閏章的“歲暮歸舟一葉輕,歌殘酒罷淚雙傾”;蘇軾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洲”;張若虛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除此之外,荀子亦將領導者與民眾的關系,比喻為船與水,說明民眾能將執政者推舉擁戴而出,也能將其推翻淹沒。在佛教中,船有得度、有到達彼岸的意思,佛法如“船”,可以往來生死的河流。在修行的法門中也有所謂的“般舟三昧”;《忍辱經》里亦提到“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六祖大師就是靠師父以船渡他離開,才有“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這一句話。
船,亦是人們的家,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船屋;又如曼谷,船不但是居家,其水上“流動貨攤”,更形成了“水上市場”,讓居住在陸地的我們稱奇;現代也有人退休后,過著“浮家泛宅”的船生活;而一些難民、漁民們,也都是以船為家;此外,船還可以供給人們競賽娛樂之用。
我們也要如船,能護人渡過湍急的彼岸;如船能承載萬物、給人依靠;如船讓苦海中的人,有得救的希望。
你愿意做船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