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蔡元培之母周氏:慈母的教育
蔡元培先生的一生無疑是輝煌的,他崇高的品質堪為世人的楷模。而他的成就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于他的母親——一個普通的農家婦人。她給予蔡元培先生的不只是生命的權利,她還給予了他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勤勞、堅韌的生活態度。靜靜流淌在血液里的優秀品質,都應得力于母親在他年幼的傳和身教。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浙江紹興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毛澤東評價他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用自強點亮生活
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詩人陶行知寫過一首《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可以說,這首小詩用最通俗易懂的語對自立做了最精辟的解釋。
用陶行知自己的話說:“……寫這首詩,志在勉勵青年打破依賴性,不再做那貪圖享福之少爺小姐。”
蔡元培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他沒有機會做一個富家少爺。父母替人做事以維持全家生計。蔡元培11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被迫落在了蔡元培的母親周氏身上。
蔡元培的母親共生七個子女,不幸的是,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先后夭折,只留下排行第四的蔡元培和長子、三子。就算這樣,他們的家庭負擔依舊極為沉重。蔡元培的父親去世后,一些親友看到周氏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生活非常艱難,便紛紛募款濟助,但都被周氏謝絕了。
他的母親雖然沒上過幾天學,但深明大義,性格倔強。她下了決心,一定要獨立把孩子培養成才。周氏自己省吃儉用,辛勤操勞,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襪都是靠她一針一線縫起來的。孩子大一些后,她也給人家做零活。
她自強堅韌的品格,讓年僅11歲的蔡元培懂得,艱苦的生活不能成為依賴他人的理由,自強不息會讓生活煥發新顏。母親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展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品格——自強。母親在細微之處影響著孩子,她的一一行是孩子模仿的榜樣,這是最鮮活生動的教育,比起書本上的大道理更能讓孩子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意義。
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