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愛子,父母不是你們的靠山
在我們的心目中,生在富豪家的孩子一定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出門名車相陪,沒事飆車等。
但李嘉誠對待自己的孩子則不是這樣,從小李嘉誠就對他們嚴格要求,教育他們怎樣做人。
他的兩個孩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雖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卻很少有機會享受奢華的生活。他們小的時候,李嘉誠很少讓他們坐私家車,卻常常帶他們坐電車、巴士。有一次,李嘉誠看到在路邊擺報攤的小女孩邊賣報紙邊捧著課本學習,就特意帶兩個兒子經過這個報攤,讓他們學習小女孩認真學習的態度。
和學校里那些大手大腳花錢的同學們相比,李澤鉅和李澤楷甚至懷疑自己的父親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富有。因為小氣爸爸不僅很少給他們零花錢,而且常常鼓勵李澤鉅和李澤楷勤工儉學,自己掙零用錢。所以李澤鉅和李澤楷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做雜工、侍應生。
而且李嘉誠不只是單純地在思想上為孩子樹立勤儉節約的美德,還傳身教。在嚴格要求兒子們的同時,也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在對社會捐贈方面他始終都是大手筆,但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卻是十分平淡、克勤克儉、不求奢華。直到今天,他戴的是只廉價的值26美元的日本手表,穿的仍舊是10年前的西裝,居住的是30年前的房子。李嘉誠說:“如今我賺錢不是為了我自己,我已不再需要更多錢。”這些話與行為,深深地刻在了李澤鉅和李澤楷的心中。
在李家兄弟的童年時期,每天晚上,辛苦了一天的李嘉誠都會坐在書桌前閱讀、自學外語。每逢星期日,李嘉誠就會帶兄弟倆一起出海游泳,而游完泳后,必定要給他們上一堂嚴肅的國學大課。他會拿出隨身帶著的《老子》《莊子》等書,一句一句讀,然后再一個字一個字解釋給兒子聽。時間一長,李澤鉅和李澤楷記住了那些傳統的做人準則,比如誠實,比如信義。
在對兒子日常的教育中,李嘉誠將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思想潛移默化地灌輸到了兒子們的思想中。為了著力培養孩子們的這種美德,李嘉誠不只是說說而已,還在生活中要求他們從點滴做起,做個真正的良善之人。
有一次,香港刮臺風,李嘉誠家門前的大樹被刮倒了,李嘉誠看到兩個菲律賓工人在風雨中鋸樹,馬上把兒子從床上喊了起來,指著窗外的工人說:“他們背井離鄉從菲律賓來到香港工作,多辛苦,你們去幫幫他們吧。”李澤鉅和李澤楷馬上穿上衣服走進了風雨,而這時的李嘉誠在他們身后綻開了笑容。
李嘉誠常常教育兩個兒子,要想成功,在其他所有基礎條件齊備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考慮對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為了讓兒子們真正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李嘉誠在這方面的教育很早。
當李澤鉅和李澤楷八九歲時,李嘉誠召開董事會,就讓兒子坐在專門設置的小椅子上列席會議。
開始兄弟倆覺得新奇好玩,瞪大眼睛,認真聽父親和各位董事討論工作,有時大家爭得面紅耳赤,吹胡子瞪眼睛,兄弟倆嚇得哇哇直哭,李嘉誠說:“孩子別怕,我們爭吵是為了工作,正常現象,木不鉆不透,理不辯不明嘛!”
有一次李嘉誠主持董事會討論公司應拿多少股份的問題,他說:“我們公司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我主張只拿百分之九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