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來留住人才
沒有合理化的人事管理體制,企業就會失去秩序化的管理,甚至亂作一片。當企業發展到相當規模,要延續和創造輝煌,必須解決管理體制,特別是人事管理體制問題。
企業管理體制上的問題不同于事務性問題,事務性問題不會影響大局,同時也容易解決;而體制上的問題,則往往帶有全局的性質,而且如不及時解決,會直接影響企業的前途和命運。在這個問題上,李嘉誠深謀遠慮,費了很多心血。
李嘉誠擯棄了家族式管理,而鐘情于東方民族的企業家族氛圍。西方經濟學家探索日本經濟起飛奧秘時發現,日本企業的家族氛圍濃郁,其商業文化帶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這可能正是日本經濟創造了奇跡的重要原因。
李嘉誠覺得中日同屬東方文化體系,日本企業的經驗也值得借鑒。李嘉誠少年時接受的教育,是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在他的公司內部,自然帶有儒家色彩。
李嘉誠善于吸收新事物,又絕不人云亦云,他對任何事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他說:“我看過很多古圣先賢的書,儒家一部分思想可以用,但不是全部。”
他又說:“我認為要像西方那樣,有制度比較進取,用兩種方式來做,而不是全盤西化或是全盤儒家。儒家有它的好處,也有它的短處,儒家在進取方面是很不夠的。”
在對儒家思想的運用上,他吸收了寬厚為懷的“仁愛”思想,并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整合。例如,日本的一些企業,在新員工報到的第一天,通常要做“埋骨公司”之類的宣誓。李嘉誠從不苛求員工做出終身效力的保證,他是通過一些對員工有益的事,讓員工覺得公司值得效力終身。所以,在長實的發展過程中,并非沒有跳槽的,但公司行政人員十分穩定,流失率極低,可以說微乎其微。
李嘉誠說:“要吸引及維持好的員工,要給他們好的待遇及前途,及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制衡制度,這是一定要有的,不管怎么樣,都要有個制度,不能山高皇帝遠。否則,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李嘉誠對員工既寬厚,又嚴厲。長實的員工道:“如果哪個員工做了錯事,李先生必批評不可,不是小小的責備,而是大大的責罵。他急起來,惱起來時,半夜三更掛電話到員工家,罵個狗血淋頭的也有。”
李嘉誠的罵,不是喜怒無常的“亂罵”,總是“罵到實處”。當然,也有罵錯之時。一旦罵錯了人,他也會知錯就改。往往在他冷靜后,便會向被批評者賠禮道歉,說明道理。
一般而,在長實公司,越為李嘉誠看好的職員,所挨的批評越多、越嚴厲。他們經受過李嘉誠一段時期的“錘打”之后,通常又能升職和加薪。
匯集中西方文化精粹的李嘉誠既有重情義、講仁德的一面,又有拼強手、搶先機的另一面,這種中西融合的經營方式和理念,在很多企業家中并不多見。
在李氏王國的管理上,李嘉誠曾多次聲稱,他素來不主張古老的家族性統治,而更看重西方公眾公司的那一套,即公司首腦由董事股東選舉產生,而非父傳子承,這樣方可保持活力。他說,如果他的兒子不行,不會考慮讓他們接班,只要事業能發展,他不會在乎是家庭內還是家族外的人執掌大權。
按照中國的傳統觀念,子承父業乃天經地義。李嘉誠的觀念分明已經超越了時空和民族,充分顯示出他冷靜而又理智的一面。確實,商場來不得半點感情用事,將家族事業發揚光大,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誰來主管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