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匹夫之勇
原文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老子·》)
大意勇氣用于逞強爭勝就會死,勇氣不用于逞強爭勝才會活得好。
老子反對逞強爭勝,他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勇于敢則殺”“堅強者死之徒”都是同一個意思,目的在于勸誡世人學一點“柔”道,不逞匹夫之勇,尤其是在事情明顯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更應如此。武則天時的名臣狄仁杰,就是這樣做的。
唐代武則天專權時,為了給自己當皇帝掃清道路,先后重用了來俊臣、周興等一批酷吏。她以嚴刑峻法、獎勵告密等手段,實行高壓統治,對抱有反抗意圖的李唐宗室、貴族和官僚進行嚴厲的鎮壓,先后殺害李唐宗室貴族數十人,接著又殺了大臣數十人;至于所殺的中下層官吏更多。武則天曾下令在都城洛陽四門設置“匭”(即意見箱)接受告密文書。對于告密者,任何官員都不得詢問,告密核實后,對告密者封官賜祿;告密失實,并不反坐。這樣一來,告密之風大興,不幸被株連者上萬,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次,酷吏來俊臣誣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謀反行為。來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將狄仁杰逮捕入獄,然后上書武則天,建議武則天降旨誘供,說什么如果罪犯承認謀反,可以減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監禁,既來不及與家里人通氣,也沒有機會面見武則天,說明事實,心中不由焦急萬分。審訊的日子到了,來俊臣在大堂上讀武后的詔書,就見狄仁杰已伏地告饒。他趴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嘴里還不停地說:“罪臣該死,罪臣該死!大周革命使得萬象更新,我仍堅持做唐室的舊臣,理應受誅。”狄仁杰不打自招的這一手,反倒使來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戲了。既然狄仁杰已經招供,來俊臣將計就計,判他個“謀反是實”,免去死罪,聽候發落。
來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壽悄悄地對狄仁杰說:“你也要再告幾個人,如把平章事、楊執柔等幾個人牽扯進來,就可以減輕自己的罪行。”狄仁杰聽后,感慨地說:“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沒有干這樣的事,更與別人無關,怎能再加害他人?”說完一頭向大堂中央的頂柱撞去,頓時血流滿面。王德壽見狀,嚇得急忙上前將狄仁杰扶起,送到旁邊的廂房里休息,又趕緊處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漬。狄仁杰見王德壽出去了,急忙從袖中抽出手絹,蘸著身上的血,將自己的冤屈都寫在上面,寫好后,又將棉衣撕開,把血書藏了進去。一會兒,王德壽進來了,見狄仁杰一切正常,這才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