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有永遠的掌聲,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因為只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
選擇放棄,不是萎靡退縮,消極避讓,不是扔掉一切,得過且過,而是善于審時度勢,從自己的實際出發進行明智的選擇。而人生的有些部分,對我們來說是萬萬不能放棄的,像熱愛生活,珍惜時光,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追求身心健康等,則是永遠也不能放棄的。
與其苦苦地追求那遙不可及的夢想,倒不如學會放棄。堅持的精神固然可嘉,放棄那些注定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放棄那份帶來痛苦的執著,放棄那段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愛情……你會有個新的開始,去尋找更美好、更適合自己的目標,去尋找能更快達到成功彼岸的航線。
人的一生,總是懷著無邊的欲望,企圖更多地占有,并將這種占有美化,尋找出種種借口,比如有追求,上進心強等。我們以為自己擁有的越多,就會離幸福越近。許多人不管自己的駕馭能力有多大,得隴望蜀,這山望著那山高。即使占有的東西原本沒什么大用,也不愿舍棄;即使心靈已經很累,也不怕再增加沉重的負擔。我們全部的錯誤,在于愚蠢的堅持。
從出生到長大,我們耳邊總是塞滿別人的囑托和規勸:刻苦學習,力求上進,為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而奮斗,為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而拼搏。上學要上清華、北大,出國要讀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從商則要做不了比爾·蓋茨,也要做李嘉誠。不管這些目標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能夠企及,幾乎所有的人總是在諄諄告誡我們,擁有知識,擁有財富,擁有權勢,擁有……問題是,這些要求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究竟哪些蛋糕更適合我們的胃口,哪些美麗的花朵更適合我們去欣賞或采摘,沒有人告訴我們正確的道路,更沒有人能替我們做出決定。什么選擇是正確的、切實可行的,只會指手畫腳的人們,不了解你以及你的處境,因而他們誰也給不了你正確的建議。所以,我們僅僅學會擁有是不夠的,也是不現實的,還必須學會放棄。只有學會放棄,才可能更好地擁有。
放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面對失敗,你必須學會放棄懦弱;面對成功,你必須學會放棄驕傲;面對弱者,你必須學會放棄冷漠……我們只有在困境中放棄沉重的負擔,才會擁有必勝的信念。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應該放棄的,我們才可能更多地擁有。因為只有虛懷若谷,才可能吞云吐霧;只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擇江河。在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放棄,甚至比一味追求擁有更重要。
放棄絕不能成為我們困境中選擇逃避的借口,絕不能成為事業上免除責任的托詞。在放棄中,我們依然要將風雨擔在肩頭,不讓正義從身邊溜走。放棄心中的塊壘,絕不是放棄我們爭勝的氣魄;放棄身上的冗物,絕不是放棄我們戰斗的利刃。
記得有一位大學教授曾向圣地亞神父問道,神父先是以禮相待,卻不說道。神父將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茶杯,水溢了,神父還在不斷地注入。直到這位教授忍不住提醒時,神父才停住。神父說: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道。大學教授恍然大悟。圣地亞神父不正是在告訴我們,學會放棄才可能重新擁有嗎?事業中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有時候,放棄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種智慧。時代不同了,放棄的方法,放棄的內容不盡相同。面對新的實際,需要我們在事業和生活中好好學習,好好把握。放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減法,放棄甚至就不曾是減法。放棄自己舊的思維模式,就可能贏得新的勝利,創造新的歷史。
一輛汽車,所能承載的重量也是有限的。一點也不放棄的結果,只能是被不堪承受之重壓垮,不但什么都沒得到,還連累自身。放棄那些力所不及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棄盲目擴張的欲望,放棄那些我們不想擁有的和那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甚至有害的東西,放棄一切該放棄的東西,瞄準自己的大目標,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