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由心的人際交往
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性是人的根本性質之一,所以誰都離不開人際交往。在人際交往中把握分寸,能進能退,能動能靜,這才是智者所為。
不要自我封閉,敞開心扉應對一切
原文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大意道仿佛廣大無邊的羅網,網眼雖然稀疏卻不會漏失任何東西。
人活在世上不是生活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人與人要交際,這就有了人際交往、人際關系。人一生要和多少人發生關系,有家庭的人際關系,有親戚鄰里的人際關系,有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工作后又有單位里的人際關系,還有其他社會上的各種人際關系等。每個人一生下來就形成一張人際交往之網,而且隨著人的成長不斷地在編織這張網,所以每個人都處在一張巨大的人際關系網上。
這真用得著老子的名:“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今天的人聽到這句話,先想到的可能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過是老子這句話的演繹,法網是天網中的一部分,老子本來說的“天網”是指一個無邊無垠無所不包的“道”之網,就是“道”的綱紀。人際交往之“道”當然也是“天道”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說人際關系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同樣是生動的智慧演繹。人際關系這張“天網”同樣是無窮的玄妙。它夠廣大夠寬闊的了,它無處不在,無遠不及,好像網眼很稀疏,但任何人不會逃脫這個網,不會漏出這個網。
不過,你要處理好這張關系網還真不容易,有的人不會處理人際交往,搞得一團糟,那就苦不堪。比如在家里夫妻不合、婆媳不合、父母與子女關系不和,與鄰里關系也很僵。上班和領導關系緊張,與同事關系也緊張;下了班想和朋友聊聊,朋友關系又緊繃繃的。那么你能怪誰啊!當然除了自身的一方,還有交往的另一方也可以琢磨琢磨,不過細細地想來可能主要的還是自己一方的問題。
因為每個人都是生活在群體之中的,這就要求你必須懂得與他人溝通交流,否則就很可能讓你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僵硬、越來越糟糕。人長久地處在一種惡劣的人際關系中,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自我封閉,甚至發瘋發狂。
要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關鍵是不自我封閉。自我封閉是一種常見的、消極的心理,表現為不愿與人交流,不敢踏入新的交際圈子,長期積累下去到一定程度,還會發展成為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之所以會形成自我封閉,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過分自尊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心理學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馬斯洛認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眾的尊重和喜歡,但是這種自尊的需要僅僅是自己本人的一種希冀,能否在事實上得到,則取決于公眾對自己語、舉止、行動的評價和肯定。如果說將自尊的需要作為一種行動去指導自己的行為,這本沒有理論上的錯誤。問題是這種自尊心理不能過分。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過分自尊心理占據指導和支配地位,就會擔心自己的行為是否不當,怕人們會怎么看待自己,甚至有時會因為過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擔心相比之下,會相形見絀。如此就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外界往來,成為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難以適應現代社會了。
2.自卑情緒
自卑是人們對自己虛設的一種自我否定,也就是說“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這種心理一般表現為害怕失敗,或者說不能正確對待失敗。日本有學者研究認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屬于下列幾種類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兩種以上:
(1)為了追求超過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氣躁;
(2)企盼做出超出能力的事,由于成功無望,因而經常消極地嘲笑自己;
(3)曾經在競爭上輸給別人,失敗的痛苦一直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