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離開中南公司后在五金廠做過推銷員。在跳出五金廠后,他仍十分感激五金廠老板的知遇之恩,盡管他也為老板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他依然心懷愧疚之情。李嘉誠知恩圖報,就像當年他離開舅父的中南鐘表公司時一樣,也向五金廠的老板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認為:辦企業重要的是審時度勢。五金廠要取得發展,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轉行做前景看好的行業;第二,調整產品門類,盡量避免與塑膠制品沖突,占領塑膠制品不能替代的空當。
但是,五金廠老板并沒有聽從李嘉誠的建議,李嘉誠走后,仍然堅持生產鐵桶。結果,不久,危機果然降臨,五金廠很快便奄奄一息,瀕臨倒閉了。老板焦頭爛額,后悔不已。
李嘉誠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當他獲知此消息后,馬上專程趕往五金廠找到老板,勸老板立即停止生產鍍鋅鐵桶,轉為生產系列鐵鎖。
原來,李嘉誠一直在關注著五金廠的前途。一來他想要證實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確;二來他認為五金廠對自己不薄,而自己跳了槽,心中總有一股歉疚之情,總想找機會報答。
因此,他經常抽空了解五金制品的市場行情。經過一番調查分析之后,他發現還沒有哪一家五金廠專門生產鐵鎖,因此生產鐵鎖不存在其他行業的競爭。
李嘉誠堅信:生產鐵鎖穩保紅火。李嘉誠進一步指出,為了保證穩步領先,還應制定計劃,開發系列鐵鎖。否則,只要一發現有利可圖,其他五金廠就會跟風而上,競爭會很激烈。只有永遠先人一步推出新產品,才能穩操勝券。這一次,五金廠老板對李嘉誠聽計從,馬上根據李嘉誠的建議組織人力開發系列鐵鎖。一年后,危機重重的五金廠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盈利豐厚。
這雖然與整個行業的變化形勢有關,但李嘉誠的一番忠告可以說起到了關鍵作用。
后來,五金廠老板再次見到李嘉誠時,欣喜地說:“阿誠,你在我廠里時,我就看出你是個不尋常的后生仔,你將來準會干出大事業!”
的確,李嘉誠憑著他的過人膽識和超人一等的布局商勢的頭腦,在商界越走越遠,最終成為了震撼世界的商業泰斗。
老實人啟蒙:
要在這個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創立自己的事業,就必須擁有敏銳的眼光,以捕捉信息,把握商機。如果你能挖掘出潛藏的商機,做人之未曾做,行人之未曾行,那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