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吸二手煙,那我還不如直接吸一手煙,有什么區別?
而且在蹲守嫌疑人的時候,他發現困的時候來根,尼古丁刺激神經釋放多巴胺確實能提神,比咖啡來的直接迅速——再說哪有條件喝咖啡。
至于壞處,無所謂了,老前輩們誰還沒有職業病,胰腺炎、慢性胃炎、高血壓……自己以后也少不了,看命。
死者老公接過了香煙,方舟為他點燃。
猛抽了幾口,死者老公精神了點。
“聊聊?”方舟道。
“你問吧。”對方語速很慢,情緒低迷。
另一邊,正在站崗的韓凌視線聚焦,盯著人群中的某個男人,斷斷續續已經盯了快十分鐘,對方的表情反應和對命案的關注度,在他看來有著不小的問題。
電影里有句臺詞:百分之八十一的兇手會在殺人后重返犯罪現場,以享受作品帶來的快感。
合理嗎?不合理,這是為了戲劇效果設計的臺詞。
現實情況中,只有部分兇手可能返回現場,比如自戀型人格和控制型人格。
但是,還有另一部分兇手同樣會返回現場,這部分人群就比較正常了,原因是心理應激或者好奇心驅使。
作案后,兇手會產生巨大的心理沖擊,導致思維出現短暫的混亂,試圖確認現場情況,逃避內心恐懼。
什么樣的兇手敢回來?陌生人可能性更高。
前世,韓凌在辦完事后就經常返回現場,他屬于不合理人群,最初的時候是好奇心驅使,后來是有自信能掌控結果。
能讓他返回的情況,動手對象都是陌生人。
如果是熟人,他跑的比誰都快,原因之一來自于心理學的情感壓力。
“勒殺?”
韓凌回想朱躍說的話,視線下移,關注男人雙手。
男人留著寸頭,表情略微緊張,一直混在人群里看商鋪內的情況,對死者老公和站崗民警漠不關心。
已經秋末了,男人額頭上似乎有汗,他抬手擦了擦,用的是掌背,姿勢很不自然,手掌張開的幅度較大。
韓凌瞇起眼睛讓視野更加清晰,隱約能看到對方掌心皮膚存在色差。
“看來是激情殺人。”韓凌有了判斷。
此時季伯偉打完電話了,看到在那里站崗的韓凌,于是走了過去。
既然是吳支關注的人,他理應上點心,遇到了說兩句話,就當熟悉熟悉。
“韓凌啊,你……”
聲音剛響起,韓凌突然抬手指向人群中的寸頭男:“他有問題。”
“啊?”季伯偉一愣,下意識轉頭。
寸頭男見韓凌指著自己,臉色當即大變,沒有任何猶豫扭頭就跑。
圍觀人群嚇了一跳,呼啦散開。
“誒?”
“給我站那!!!”
季伯偉條件反射般沖了出去,直接跳起越過警戒線,附近的胡立輝見隊長行動,沒多想立即加入。
場面頓時有些騷亂,正在問詢死者老公的方舟驟然起身,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前去幫忙。
路過韓凌身邊的時候,還不忘看了他一眼,轉瞬即逝的目光中帶著驚奇。
人跑了,說明肯定有問題,就看和本案是否有關系了。
此刻在商鋪內負責搜索的刑警也被驚動,魚貫而出,當他們追上三位隊長的時候,寸頭男已經被季伯偉摁在了墻上。
季伯偉在刑偵領域是分局的核心人物,多年從警生涯的磨練,其速度、耐力和武力值正值巔峰,只要在視線內,一般嫌疑人很難逃脫。
“跑什么你?啊?!”
寸頭男大喊:“我什么也沒干!!”
季伯偉喝道:“那你跑什么?
給我看好他!”
兩名刑警一左一右控制了寸頭男,一行人返回案發商鋪。
回來的路上方舟刻意去觀察過寸頭男的雙手,發現對方掌心有著不同程度的擦傷和淤青,符合勒殺的反作用力。
此人嫌疑很大。
派出所那小子短時間內能在人群中精準鎖定,不簡單啊,看年齡應該是新警。
記得童峰提過,望樓派出所今年有一位新人同學,在警務演練中有著不錯的表現,是他嗎?
s